平時,農民在干農活時就特別容易被咬,因為稻田是水蛭最喜歡聚集的地區之一,所以水蛭的數量還是挺多的,所以在干農活時也是特別容易被咬;其實,許多去山區小溪去游玩的游客,有時也會被咬,所以當大家被水蛭咬時,要記住一些簡單的處理方法。

被水蛭咬了怎么辦?
螞蟥就叫水蛭,喜歡吸附在人體皮膚的表面,用來吸收人體的血液換的生存。接下來就來就看看被水蛭叮咬后的處理方法吧。
1、如果你發現水蛭吸附在皮膚上時不要害怕,可以用水輕輕拍打皮膚,讓它脫離你的皮膚。
2、被水蛭叮咬的部位容易出現水腫型的丘疹,但是不痛。
3、可以用煙頭、清涼油、醋、酒、鹽水等涂抹在水蛭的身上,讓它自然脫落。
4、一定不要強行拽出,如果水蛭的吸盤斷入體內很難取出也容易造成感染。
5、如果流血很多,可以用碳酸氫鈉粉外敷在傷口上。

水蛭的外形特征
體長稍扁,乍視之似圓柱形,體長約2~15厘米,寬約2毫米~1.5厘米。背面綠中帶黑,有5條黃色縱線,腹面平坦,灰綠色,無雜色斑,整體環紋顯著,體節由5環組成,每環寬度相似。眼10個,呈∩形排列,口內有3個半圓形的顎片圍成一Y形,當吸著動物體時,用此顎片向皮膚鉆進,吸取血液,由咽經食道而貯存于整個消化道和盲囊中。身體各節均有排泄孔,開口于腹側。雌雄生殖孔相距4環,各開口于環與環之間。前吸盤較易見,后吸盤更顯著,吸附力也強。

水蛭的分布情況
中國大部地區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均有生產。
金錢水蛭主產于山東微山、東平、南陽湖等湖中,以微山湖產量最大,除供應本省外,并銷售東北、河北、山西各地。江蘇蘇州市郊、吳縣等地所產亦外銷一部分。此外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陜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處亦產,均自產自銷。

水蛭的生活習性
1、水蛭喜歡多邊多角,池底池岸邊相對比較堅硬的地方,因為這樣的環境有利于水蛭吸盤的固著及休息。
2、水草或藻類相對比較豐富的淺水區域,水的深淺一般保持在40--60公分之間,高溫天氣則依情況而定。
3、溫度是影響水蛭生長及活動的重要因素,當氣溫底于10℃時,蛭類開始進入到水邊較松軟的土壤中進入冬眠狀態,潛入深度在15--25cm。當地溫升到15℃時水蛭開始出土活動。
12℃--10℃以下停止進食
8℃--5℃以下入土冬眠
18℃--20℃左右為最佳交配時間
22℃--25℃左右為最佳孵化時間
25℃--35℃為最佳生長時間

4、光:水蛭對光的反應比較敏感,天生具有避光的特性。在養殖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強光直接照射,并給予適當的暗光環境。
可采取用遮蔭網,種水草或綠色植物來進行避光。
5、土壤
土是水蛭越冬、繁殖不可缺少的重要場所。越冬土,產繭土,孵化土;可取魚塘的淤泥曬干后加入適量的菜籽殼,經過日曬夜露,冰霜雪凍后收集備用。
所備用土壤要求:松散透氣性好,有一定肥度,含水量在30%--40%之間;過低容易使水蛭卵繭失水;太高易板結成塊,不利于透氣和孵化。
在人工養殖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水蛭的這些特性,給其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

水蛭的生長習性
1、幼苗入水三天后開始進食。七天左右開始脫皮,脫皮一次為一齡。
2、水蛭最佳生長期在3齡—9齡,溫度為25℃—28℃。
3、幼苗5cm--6cm長到成品蛭10克左右,需要20-30天左右。
4、1平方米水面大約喂養400--600條水蛭。一般情況下,一條青年蛭兩至三天吸取一粒螺獅。以100平方米為例,每天大約投喂螺獅20公斤左右。

水蛭的生理習性
水蛭是雌雄同體的軟體動物,異體交配,每條水蛭都具備產繭功能,一般十天左右脫皮一次,六齡為青年蛭,達到性成熟就具備了產卵的功能。
交配時間一般為20--30分鐘,交配20天后就需要產卵,這時就需要在水池兩邊距離水面5cm--8cm處搭建有土平臺以供水蛭產卵,春季產卵期大約在4月15日--5月15日。秋天無規律,靠觀察。一般產繭時間為5--9天,產繭2--4個。每個卵繭大約有幼苗25—35個左右。
如果在室外自然孵化需要1個月左右。
如果用人工孵化,室內溫度應保持22℃--24℃,時間為20天左右。卵繭內有乳白色像奶塊狀的液體,幼苗吃完后才能出繭。出繭時幼苗顏色為紫紅色為宜。

水蛭的行為習性
水蛭喜歡爬行,鉆土越冬,喜在蔭涼處躲避高溫,一旦受到外界干擾攻擊馬上卷縮成團,尤其喜歡在有水的墻上爬行,所以池邊要做好防逃設施。有暴風雨時要保證墻角的干燥。
各齡水蛭的活動范圍也不盡相同。
幼苗的活動范圍:5—8cm
二齡幼苗為:10—15cm
三齡為:15—25cm
注:水蛭大約一周脫皮一次為一齡。
要根據各齡水蛭的活動范圍來決定池水的深淺食物的投喂。

不得不說,一個小小的水蛭,習性是多的讓我們無法忽略,因此,養殖戶在養殖水蛭時,一定要好好了解水蛭的習性,然后為其選擇合適的環境和食物去養殖,這樣才會提高水蛭的養殖效率,進而提高水蛭的養殖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