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五號病,即口蹄疫病。潛伏期2~7天,可見體溫升高40℃~41℃,流涎,很快就在唇內、齒齦、舌面、頰部粘膜、蹄趾間及蹄冠部柔軟皮膚以及乳房皮膚上出現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紅色爛斑,之后糜爛逐漸愈合,也可能發生潰瘍,愈合后形成斑痕。病畜大量流涎,少食或拒食;蹄部疼痛造成跛行甚至蹄殼脫落。該病在成年牛一般死亡率不高,在1%~3%之間,但在犢牛,由于發生心肌炎和出血性腸炎,死亡率很高。

牛口蹄疫的治療方法,平時要積極預防、加強撿疫,常發地區要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口蹄疫亞單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牛在注射疫苗后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力可維持4~6個月。
①嚴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保持牛床、牛舍的清潔、衛生;糞便及時清除;定期用2%苛性鈉對全場及用具進行消毒。
②加強檢疫制度,保證牛群健康。不從病區引購牛只,不把病牛引進入場。為防止疫病傳播,嚴禁羊、豬、貓、犬混養。
③定期接種口蹄疫疫苗。
治療方法
對于病牛首先要加強護理,例如圈舍清潔干燥通風透氣,供給柔軟飼料(如青草、面湯、米等)和清潔的飲水,經常消毒圈舍。在加強護理的同時,根據患病部位的不同,給予不同治療。
(1)口腔治療:用0.1%~0.2%的高錳酸鉀溶液、0.2%福爾馬林、2%~3%明礬或2%~3%醋酸或食醋洗滌口腔,然后給潰爛面上涂抹10%~20%碘甘油或1%~3%硫酸銅,也可散布冰硼散、豆面及各種抗菌藥物軟膏,都能收到明顯效果。 (2)蹄部治療:用3%來蘇兒、1%福爾馬林或3%~5%的硫酸銅溶液浸泡蹄子。也可以用水洗
凈后涂以抗菌軟膏或涂以20%的碘甘油,然后用繃帶包扎。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多洗蹄子,以防潮濕妨礙痊愈。
(3)乳房治療:擠奶時要常規消毒,溫水清洗,然后涂以青霉素軟膏或磺胺軟膏。擠奶時,動作要輕,必要時可用導管。 患牛有并發癥或惡性口蹄疫時,除局部對癥治療外,可應用強心劑和營養補劑、抗生素等治療,必要時,用葡萄糖或鹽水加抗生素輸液治療。或在飲水中加些燒酒。也可采取病后20天以上的牛全血或血清,按每千克體重2毫升進行注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