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殖牛蛙的污染
1、牛蛙養殖污染:大批量養殖牛蛙污染還是很大的,牛蛙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污水、病死蛙體及其它污染物,而很多養殖場并沒有相應的防治設施,池中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公共的水域,造成嚴重的水質污染,而且對病死的牛蛙尸體未經處理,就隨意丟棄,使其滋生細菌并污染水質,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
2、污染處理方法:牛蛙養殖產生的污水必須經過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才能達標排放的,如果不知道買什么污水處理設備,可以咨詢當地環保部門,不過由于牛蛙產生污染過大,目前牛蛙養殖場已經全面禁止建設了。

牛蛙養殖場地
養殖場地要選擇平坦及水源充足的地段,面積在150平方米左右,池深大約1米,蓄水量在35cm,池塘周邊要用網給圍好,防止牛蛙逃跑,可以在牛蛙池里種植藕和水生植物等,這樣可供牛蛙休息,牛蛙池周圍要種植一些花卉和灌木樹等,可以為牛蛙招引來小昆蟲食用,在養殖牛蛙前,可用生石灰進行全池潑灑消毒,后期要做好污水排放措施。

牛蛙飼料
牛蛙一般是吃動物飼料,喜歡吃活餌,在不同的時期,對食物的需求也不同,幼苗階段愛吃血粉、豆漿、面粉等,牛蛙比較懶,在生長旺季對食物需求量也大,喂食時牛蛙會成群爭搶,體弱的一般會吃不到。
牛蛙的胃容量較大,是空胃時的10倍,在6-8月是它攝食的旺季,一般每月每只牛蛙攝食人工飼料在160g,每日食5g為宜,牛蛙是比較兇猛的蛙類,經常有出現大蛙吃小蛙的情況,在養殖時可以大小分開養,以免發生互相殘殺的現象,牛蛙吃得多也耐餓,在冬眠期的牛蛙可4-12個月不吃食物,不過體重也會逐漸減輕。

飼養管理
牛蛙的吃食量較大,因此排泄量也大,容易造成水質污染,并引發疾病,期間要經常換新水,每隔半個月可用20毫克的生石灰進行消毒,期間每天要巡查2次蛙池,觀察牛蛙的攝食及生長狀況,有發現異常情況的,要及時打撈隔離蛙池,以免感染其它蛙群。

牛蛙常見疾病防治
1、車輪蟲病:一般是養殖密度太大,造成幼苗發育緩慢,患病的幼苗全身都長滿車輪蟲,肉眼可見幼苗尾部發白,并經常出現在水面。防治方法:牛蛙養殖密度減少,使幼苗有充足的空間,可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放入池中潑灑,要根據說明書施入用量。
2、氣泡病:患病的幼苗身體會膨脹,而且沒有平衡感,在水面漂浮,解刨后腸內有很多氣體。防治方法:在高溫季節每隔3天加新水一次,可搭棚進行降溫,撈出患病幼苗放在冷水中,用20%的硫酸鎂液沖洗,2天后再放入幼苗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