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害癥狀
主要在成株期發生,開花前后葉尖葉肉部分開始褪綠,后整個葉片的葉肉組織褪綠,葉緣和側脈之間發黃,后轉褐;后期病情逐漸向上位葉擴展,橫剖病莖維管束褐變。發病重的植株下部葉片全部干枯死亡,中位葉呈斑駁狀,嚴重的花前即枯死,濕度大時葉兩面或莖部均可出現白霉。
發病傳播
病菌在土壤、病殘體和種子中越冬。種子果皮帶菌,胚和胚乳不帶菌。病菌在土中可長期存活。播種后病菌從傷口或幼根直接侵入發病,潛育期一般為7天。病菌生長溫度10~33℃,以23℃最適。重茬年限越長發病越重。低洼地、種植密度大易發病。
防治方法
(1)種植抗病品種如長嶺大棵、Sunbred277等。
(2)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3)病殘株應清除出田間燒毀。
(4)藥劑拌種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5%拌種,也可用80%抗菌劑402乳油1000倍液浸泡種子30分鐘,晾干后播種。還可用農抗120水劑50倍液,于播種前處理土壤,每667m2用對好的藥液300L。
(5)必要時用20%萎銹靈乳油400倍液灌根,每株灌對好的藥液5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