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識別
主要危害玉米葉片,也侵染葉鞘和苞葉。發病初期在葉脈間形成圓形、卵圓形紅褐色的矩形條斑,病斑多限于葉脈之間,與葉脈平行,成熟時病斑中央灰色,邊緣褐色,大小(4―20)毫米×(2―5)毫米。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狀物。病害多在抽雄期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生。氣溫低(20℃―25℃)、雨水多,大氣相對濕度高達90%以上,灰斑病嚴重發生,易易造成流行;而溫度高、干旱則抑制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中玉335、雅玉889等。
2、加強栽培管理:針對玉米灰斑病菌的初次侵染來原特點,玉米收獲后,應及時深翻,減少越冬菌源數量。在播種時施足基肥,及時追肥,防止后期脫肥。搞好輪作倒茬,實行間作套種,改善田間小氣候,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3、藥劑防治:目前,對玉米灰斑病的防治研究還不深入,對玉米灰斑病發生偏重的田塊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的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代森錳鋅等噴霧。噴藥2—3次,每次間隔7—10天,可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