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在果洛州班瑪縣瑪可河燈塔鄉黃河舉行了一年一度的長江流域土著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工作人員卻在現場的灌木叢發現了一只受傷水獺,現場群眾紛紛加入了一場解救水獺的陣營,經過半小時合力努力,這只水獺重獲新生。
據了解,由于水獺皮毛油光锃亮,是制作服裝和裝飾品的最佳原材料,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當地一些偷獵者專門在河岸邊安放一些捕獸器捕獲隨時造訪的水獺。當人們發現這只水獺時,它的右前肢被緊緊地卡在捕獸夾中,鮮血直流,嘴巴不停地四處亂咬。因為事發突然,現場又沒有麻醉槍和網具,人們只好拿木棍把水獺的身體和腦袋壓住,緩緩地將它的右前肢從捕獸夾中取出來,經過大家半小時合力救助,這只水獺成功獲救,自行又回到了河里。
據瑪可河川陜哲羅鮭保護中心主任陸銘介紹,近幾年隨著三江源生態保護和瑪可河魚類保護工作的推進,瑪可河水生生態越來越好,水獺的出現表明瑪可河美浪溝附近魚類較多,也證明了瑪可河林業局與川陜哲羅鮭保護中心這幾年在瑪可河共同開展的魚類增殖放流及保護工作的成效。
據悉,水獺是一類水棲、肉食性的哺乳動物,在動物分類學中屬于亞科級別,現存七個屬及十三個物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中列為漸危。喜歡在通透性較好的水域追捕魚群,也常候在巖邊或水中露頭的巖石上獵食,靠靈敏的視、聽、嗅覺和矯健的泳術覓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