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鎖鎮工作這兩年里,王兆龍考察過很多創業項目,可是創業不易,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原因,讓他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創業項目。后來,在一次泗洪縣委組織部舉辦的“大學生村官創業文化周”活動上,一位老師的講課,讓王兆龍看到了機遇,也找到了合適的項目,那就是——水蛭養殖。
創業初期,王兆龍結識了沭陽縣人工水蛭養殖大戶嚴老板。在與嚴老板的交談中,他得知水蛭是一種寶貴的藥用資源,市場銷售前景廣闊,養殖周期短、風險較低、回本快,是很有開發價值的動物性中藥材,這讓王兆龍堅定了養殖水蛭的信心和目標。有了目標,也就有了動力,王兆龍開始多方搜集水蛭養殖相關資料,同時還經常向嚴老板請教,并到泗洪周邊地區的水蛭養殖大戶那里去學習不同的養殖經驗與技術。
通過不斷學習和考察,王兆龍總算摸到了點門道,2013年3月,王兆龍開始試養水蛭。經過不斷的刻苦鉆研,他積累了不少養殖經驗,今年,他養殖的水蛭終于獲得了大豐收,可實現銷售收入達400萬元,預計利潤在200萬元左右。這真正讓他挖掘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成為了“富一代”。
養殖水蛭并不是那么容易
水蛭養殖的市場前景雖然好,但是養殖水蛭卻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這一年多的養殖過程中,王兆龍也遇到過不少困難。
2013年,王兆龍投資的20萬元,當年就損失了6萬多元。但王兆龍并未灰心,他潛心總結塘口水溫、水深以及水蛭疾病防治等經驗,又多次去重慶、遼寧等地的水蛭養殖大戶那里學習經驗,多方聯系專家,終于讓他真正摸索出了養殖水蛭的門道,并成功克服了水蛭生長、育苗、疾病防治等難關。
“去年我搞了十畝試驗田,第一次放苗也是我一桶一桶親手放到養殖池里的,一共400斤的苗,記得當時是7月份天氣很熱,而且由于連續40多天的高溫和鳥患,經濟效益都不太好。鳥兒夜里會偷吃水蛭,高溫天氣也會引起水蛭疾病甚至死亡。”這讓他第一次感覺到了創業的艱難。王兆龍感嘆創業起步時期的艱辛。
“去年的連續高溫天氣,再加上養殖池周圍農作物大面積的噴灑農藥,導致水蛭大面積死亡,雖然極力挽救,但最終還是有近300斤的水蛭死亡。前所未有的壓力,讓我覺得喘不過氣,家人都勸我放棄,但是我不想就這么輕易放棄,我要堅持下去,如今看來,我當時的堅持是對的。”王兆龍感慨地說。
目前為止,王兆龍已經創收近100萬元。有了經驗,今年,他大膽的投資了200萬元,養殖面積也擴大到100畝。經過精心管理,今年,他每畝塘口平均可收鮮水蛭450斤,曬干后每畝有80斤,干水蛭市場價格每斤在500多元。
“根據目前情況,今年迎來了大豐收,初步預算,今年實現的總產值應該在400萬元左右,利潤也是比較可觀的。”談起今年的大豐收,這個胖胖的貌不驚人的小伙子憨厚的笑了笑。
創業成功他帶動村民致富
此次采訪,記者來到金鎖鎮河南村百畝水蛭養殖塘口的時候看到,很多村民正在網箱里撿拾水蛭。原來,這些村民都是王兆龍請來的幫工,每天付給村民相應的勞動報酬,這也等于帶動了村里的勞動力,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在塘口的堤壩上,記者還看到部分水蛭已經曬干,正等待出售。
“我就是金鎖鎮的農民,平時不忙的時候就來這里幫忙,這里的工資比別處也高些,我們去蔬菜大棚那里幫忙,一天大概五六十,在這里一天能有六十到八十,忙的時候還要多些。”一位正在撿拾水蛭的大爺說。
水蛭養殖成功了,王兆龍心里帶民致富的種子也發芽了。他不僅為不少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還準備無償為更多村民提供水蛭養殖技術,帶領村民共同養殖致富。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帶民致富也是我的職責。明年,我準備重新再包一塊地,把塘口整理好,網箱架設好,然后把網箱發包給老百姓,技術我來提供,也就是希望通過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讓老百姓真正實現把錢裝到他們自己的腰包里,幫他們致富。”王兆龍說起他的目標時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