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2歲的陸樹松是浙江桐鄉市河山鎮人。200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懂行的朋友告訴他,螞蟥體內的螞蟥素,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而現在野生的螞蟥越來越少,市場缺口很大,養殖螞蟥的前景非常看好。正在尋找創業機會的陸樹松立馬對螞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即去廣州、河北安國、江西漳樹等地的藥材市場考察。這次考察不僅使陸樹松大開眼界,也更堅定了他養殖螞蟥的決心。弟弟陸樹明對此也非常贊成,于是,兄弟倆一拍即合。2002年3月,兄弟倆投資20萬元,承包了廟頭村35畝農田,從江蘇某中醫研究所一個實驗基地以2.4元/只的價格引進了5.5萬只螞蟥,辦起了欣龍物種養殖場。
由于當時還沒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螞蟥養殖技術,引進螞蟥種苗時,僅有一紙簡單的說明,兄弟倆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傳統的螞蟥養殖是水塘養殖,而水塘養殖的話,螞蟥的天敵像黃鱔、龍蝦、青蛙等比較多,螞蟥很容易受到傷害。一年下來反而虧了一大筆錢。白辛苦了一年不說,一些風涼話也在兄弟倆的耳邊響起,親朋好友都勸他們別養了,而且這時資金周轉也出現了問題。面對種種困難,兄弟倆并不氣餒。十分看好的市場行情,還促使他們擴大了20畝的養殖規模。
在人們驚訝的目光中開始了第二年的養殖。這次,兄弟倆吸取了教訓,一方面,在放苗前先把田里的螞蟥的天敵除掉,并對田塊進行了消毒。另一方面,兄弟倆又跑書店、科研院所,找資料請專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付出有了回報,螞蟥的成活率大大提高。為徹底解決天敵問題,經過兩年的摸索,第三年,兄弟倆嘗試著搞起了一種新的養殖方式——網箱養殖,并一舉取得了成功。陸樹明介紹,他們把每個網箱設置成4.5米×90米的長條,且每隔4米打一根樁頭,把網箱固定在樁頭上,為便于管理,在網箱與網箱間留出1.5米左右的空隙。陸樹松說,用上自創的網箱后,就不用再擔心螞蟥的天敵,也不用擔心螞蟥逃跑,螞蟥損失大大減少。這一年,他們不但把上兩年的虧本扳了回來,還賺了20多萬元,真正嘗到了養螞蟥的甜頭。
今年3月,兄弟倆又投資70多萬元,新建118畝養殖基地。看到陸樹松兄弟倆養螞蟥賺了大錢,附近的村民也紛紛投入到螞蟥養殖中來。
經過4年的摸爬滾打,現在的陸家兄弟儼然是螞蟥的養殖行家,他們說,養殖螞蟥的好處是一次引種,年年繁殖,食料只要新鮮螺螄,養殖成本也不大,一般一畝在7000元左右,其產出十分可觀。對于養殖技術,兄弟倆如數家珍,陸樹明介紹,螞蟥養殖關鍵是小苗階段要注重營養,因為小苗剛出來,自己覓食的能力比較差,就需要在水里給它們增加營養,讓它們在水里面吸取營養。
從2001年開始,露地養殖33畝到今年網箱養殖150畝,陸家兄弟的養殖規模擴大了近5倍,成了全國最大的螞蟥養殖場,今年的產量達到了近10噸的干品,利潤80多萬元。據兄弟倆介紹,雖然他們的產量成倍增長,但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許多商販都是排著隊,等著提貨。去年螞蟥干品價格在 180元/公斤左右,今年最高時甚至達到了260元/公斤。為了擴大養殖規模并帶動周邊的更多農戶致富,明年,陸樹松兄弟打算采用“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由養殖場統一提供螞蟥種苗和技術,并回收商品螞蟥。同時,為延長螞蟥產品的產業鏈,目前,陸家兄弟倆正在和南京農大中藥材研究所的有關專家商談合作,開發螞蟥保健品,并已申報了國家星火計劃。面對未來,陸家兄弟信心百倍,他們不但要做大螞蟥產業,更要做深做精螞蟥的加工,帶動一方百姓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