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駝的資料具體有哪些呢?現在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吧。飼養駱駝應改變長距離放牧的方法,控制放牧時間、距離,適當地進行圍欄飼養均能改進管理、飼養、選種和控制寄生蟲及其他疾病,有助于提高駱駝的生長性能。所有這些因素都將增加駱駝的利用價值并完全改變在養駝中未能充分利用現有牧草的狀況。
駱駝的資料具體介紹:
1、生理機制
駱駝的生理機制是當前人們感興趣的問題。雖然駱駝會反芻,但其少數解剖特征與真正的反芻動物有區別。成年駝上頜有兩個切齒;駱駝缺少瓣胃,而反芻動物的第三胃分開,并且是胃內水分重吸收的部位;駱駝無膽囊,且蹄已退化成爪樣腳趾,突出于肉墊之外。
在所有動物中駱駝是水的轉換量最低的動物,并且它可以調整結腸水和鹽的吸收量及腎的排泄量。駱駝不需要通過出汗去降低體溫,因此保存了水分。駱駝的體溫可以由凌晨的34℃增至午后的41℃以上。因為駱駝在白晝儲存其熱量,而到傍晚通過傳導和對流散熱而逐漸使體溫降低下來。失水的駱駝會降低其代謝率,這樣也可保存水分。與此同時,還能從行為上來適應,這主要表現為盡量減少太陽輻射的表面積和節制在白晝炎熱的活動。
駱駝還會更換被毛,冬季為絨毛,夏季換為柔滑發亮有反射的駝毛。赤道的駱駝不脫毛,整年保持平滑而有反射的被毛。駝峰不是儲水囊,也不是唯一的能量儲庫,其最大用途是集中體脂肪,而使皮下基本無脂肪,因而對于較冷的環境能有效地控制降溫速度。
2、飼料選擇
駱駝對季節性牧草具有偏嗜性,在采食過程總是保留一些牧草不與接觸。在干旱地區粗飼料也能影響哺乳駱駝乳的組織成分和風味。當駱駝在以藜科植物為主的草場采食時,乳有一種咸味,在以香芙木為主的草場上采食,乳帶有類似甘蘭的氣味。粗飼料的組成也直接影響乳脂和蛋白質含量。
在干旱地區,駱駝能充分利用在干旱條件下生長的植物,這些植物不能被其他牲畜所利用,如駱駝刺、琵琶柴和鹽生灌木。只有在雨水較多的年份,駱駝才可從夏末至冬初采食到少量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而在大部分時間內,駱駝利用的牧草主要是多年生灌木和半灌木植物。在同一地區,駱駝對于飼草的有效利用也比其他家畜要高。駱駝在干旱地區缺乏飼料來源,仍能維持其自身的生長和生產,關鍵在于對食物的利用上有重要的特異功能。
駱駝對一年生牧草比對多年生牧草更為喜食,不過這并不是因為該牧草水分含量的高低所致。這可能是因為這種牧草適口性好、含蛋白質豐富、營養價值較高的緣故。在荒漠類草地中,駱駝喜食的幾種牧草是梭梭、合頭草、駝絨藜、假木賊、戈壁藜、檉柳、駱駝刺、琵琶柴、苦艾、蘆葦、野麻、甘草、麻黃等。用上述任何一種牧草都能較方便地測出駱駝對于干物質的日需要量。駱駝常常采食那些灌木和半灌木的牧草且津津有味地咀嚼,這種灌木和半灌木的牧草在牧場中占的比例也較大。駱駝從灌木和半灌木的牧草中獲得的能量并不比從嫩草上獲得的少。
3、飼料消耗
一峰駱駝每天從飼草中獲得的日糧和水分基本上是固定不變的,尤其是水,因為牧草的水分含量幾乎是一成不變的。不論牧場牧草如何,駱駝一天中總要用8小時~10小時間采食牧草。駱駝的采食量較低,每天飼喂干物質量8千克~12千克,相當于飼喂含水分80%的青牧草30千克~40千克,但駱駝每天飼喂的青牧草量僅為10千克-20千克,每天飼喂的量折合干物質為5千克~10千克。駱駝每天僅吃5千克干飼草可存活數月,駱駝每天飼喂的最低限度為2千克干飼草。駱駝從灌木和半灌木的牧草上每口約吃入1克~5克。最高可達20克,一小時約能采食200口~700口。
為了覓食,駱駝一天要走20公里~30公里。如果氣溫不超過25℃,它們可以不間斷地采食,日間溫度升至最高時,駱駝就躺下休息,在沙丘中尤其是這樣。因為在沙丘中受到太陽的熱輻射很容易在地面傳導。遇到大熱天,牧民們就讓駱駝白天躺著,到了晚上再出來采食。
4、飲水
駱駝從飼料中攝取的水分量因季節、牧草以及牧場的不同而異。在秋季放牧時,駱駝每天的飲水量為4.5升,在春季每天可增至13升;山谷牧場中,駱駝每天從牧草上能得到24升水;而在鹽堿草地放牧時,每天甚至可達30升。駱駝及使采食干飼料、秸稈和精料,缺水10天或10天以上也不會受到影響。從10月到翌年5月,植物中有許多水分,這時駱駝飲水量較少。
駱駝的飲水量相當大,飲水速度也相當快,在一分鐘內能飲水10升-20升,不到10分鐘即能飲到100升-120升,幾乎占其體重的1/3。干渴的時候,駱駝能一次飲水130升。即使駱駝缺水相當嚴重,只要讓其飲水一次和配給一些飼料就能完全恢復過來。有時駱駝幾周沒有飲水,這時只要供它飲水2次-3次,幾個小時就能飲到200升水,因此,駱駝對水具有極強的代償能力。
5、傳統的遠距離放牧飼養
駱駝是唯一能長期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地區的家畜。在傳統養駝地區,由于植被稀疏且不規則,不可能集中飼養和繁殖駱駝,這些地區也往往不適合飼養其他家畜或從事農業生產,并且駱駝的采食完全不同于牛和綿羊,牧駝絕不會產生過牧現象。駝群不斷地移動著,而且駱駝對每種植物只采食一小部分,即使在植被極差的地區,駱駝也從不吃光所有的牧草。因此,一般飼養駱駝都采取傳統的遠距離放牧方式。為充分合理地利用天然草場植被,可根據放牧時間、草場類型及駱駝數量和生產性質等,有計劃地安排草場,實行輪牧,并對所有駝群進行健康檢查、驅蟲、預防接種等工作。對終年放牧的駱駝在冬春兩季進行補飼,對于懷孕母駝、哺乳母駝、幼駝以及種駝等,也應適當給草料。一峰體重450千克-700千克的駱駝每天補充粗飼料16千克-22千克,精飼料1.5千克-2千克。粗飼料種類是蒿秸、秕糠(如玉米秸稈、麥草、谷草等)、干草(如苜蓿干草、草地干草等)、根菜及其他(如胡蘿卜、馬鈴薯、蕪蒿、青貯料等);精飼料為谷類(如玉米、大麥、燕麥、高梁、草子等);加工副產品(如菜子餅、胡麻餅、麥麩、糖渣等)、礦物質飼料(食鹽、骨粉等)。草料一般每天分3次喂,日間在工作前和工作后以喂精飼料為主,少喂些粗飼料,晚上以喂粗飼料為主。食鹽和骨粉自由取食。
6、圍欄飼養
圍養時,可建立簡單的、可移動的圍欄,以便夜間圈圍駱駝用。在施行圍養前,圍欄內需要有遮陰處,必須保證供給充足的飼料,僅提供用于維持的飼料是不夠的,還必須考慮到生產需要。應像飼養牛和羊那樣,有詳細的記錄,能夠提供每種飼料的能值和在不同年齡、各個生產階段的飼料需要量。駱駝的圍欄飼養是以放牧和半放牧為主,一般精飼料補飼量少,只是在部分條件較好、有貯備草料的地方,在草質不佳和孕駝較瘦弱時,給予少量精飼料,一般多的達3千克,少的0.5千克-1千克。帶羔母駝每天可補喂優良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5千克-6千克,混合精料2千克-4千克,以及適量的食鹽和鈣磷。有條件的地方最好補喂胡蘿卜或大麥芽1.5千克-2千克。在鹽生性草很少或缺乏的地區,尤應注意補鹽,通常一峰成年駱駝1晝夜以補給食鹽100克為宜。另外可在圍牧地區引種適應性強、營養價值高的植物,如黑梭梭、黑白鹽木、木地膚、蒿子、駝絨藜、樟味藜、豬毛菜等,將有利于放牧駱駝在該地區的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