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病主要發生在水、土和牧草中含氟量高的沙漠、池沼地區,各種家畜都可受害;當地家畜和成年家畜受害較輕,外來牲畜和幼畜受害較重。
癥狀
哺乳期幼駝不發病,乳齒未脫落的斷奶幼駝身體發育不良,跛行,群眾稱為“麻棒”。
成年駝的牙齒和骨骼發生變化。門齒齒面琺瑯質失去光澤,粗糙或有黑色、黃褐色、黑色斑紋,臼齒過度磨損。下頜骨腫大,牙齒和下頜骨的變化是對稱的。管骨結構疏松.關節疼痛,跛行,易發生骨折。病畜消瘦,被毛粗亂。
防治
本病主要應采取以預防為主的措施。
1.每年移場遠牧3-5個月(吃咸草)。
2.經常補充明礬或不含氟的鈣、磷等礦物質和骨粉,必要時可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
毒蛇咬傷
荒漠、戈壁的毒蛇,主要為蝮蛇(草原奎花條蛇),分布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區。駱駝多在放牧吃草時,突然遭遇而被咬傷,咬傷部位多在前肢下部,傷口周圍紅腫、熱痛,腫脹還可蔓延至整個患肢。駱駝對毒蛇咬傷有較大的耐受性,罕見有致死病例。治療辦法是細心尋找到傷口后,用高錳酸鉀粉搽擦傷口或在傷口周圍皮下分點注射1%高錳酸鉀液20一30毫升。牧民用酸奶子水、人尿等反復洗滌傷口,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