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防逃、防敵
防逃有2個辦法,即“個”字型圍網或圍墻,網孔20目(加厚),高度1.2米以上,“個” 字型的作用是既防林蛙外逃,又預防外敵入侵。敵害主要是蛇類、鼠、飛鳥、黃鼠狼、癩蛤蟆、青蛙、甲殼蟲和林蛙的父母本。其中的甲殼蟲有一種大小形狀如“放屁蟲”,它的幼蟲形如蛆蟲,扁圓行,背部有不顯眼的紅黑斑點橫紋,很少發生,一旦發生,危害極大,專咬蛙的喉下部。(防治辦法:①建場后用生石灰、敵百蟲、漂白粉徹底消毒。②、飼料期間用樂果菊脂類滅殺或人工捕殺)。其次,是場地上面需要用以麻雀鉆不進的大眼網封蓋,進行封閉式養殖,可防止鳥害。
2、保陰保濕
中國林蛙,顧名思義,必須在林蔭內生活,故須人工營造生態環境,由于樹木不能迅速成蔭,急救的辦法是在養殖場內栽2米高的木樁、竹桿、小水泥柱或鐵管,上面用鐵絲相互牽拉,栽種良種葡萄,然后再種植爬藤植物,如絲瓜、南瓜、瓠瓢,豇扁豆等遮蔭,不使陽光直照地面。其次養殖范圍內除孵化、越冬池以外的陸地都要栽種50-60厘米高的湖桑苗、或其它花卉樹木、中藥材等灌木叢甚至蔬菜等綠色植物。以每畝2000株推算。夏秋高溫,土層表面干燥時要用背負式噴霧器噴(霧狀)水保濕降溫。面積大的可裝旋轉噴淋器,地表溫度最好控制在30℃以內。每塊場地的中間地面要略高于周邊,滲水性能要好。
3、充足的活餌料
林蛙的主要食源以點燈誘蟲為主,但人工養殖密度高、數量多,必須人工繁殖活餌料輔助喂養,所以,中國林蛙的人工養殖約50%的精力用于活餌料——黃粉蟲(面包蟲)的飼養繁殖,否則,花錢去買就會大大的增加成本。如大平二號紅蚯蚓(成蛙時大一點土蚯蚓照吃),花鳥市場出售的黃粉蟲(面包蟲)蠅蛆和螞蟻等。
兩個關鍵:
1、“育幼”:在整個林蛙全過程的繁養中,從蝌蚪變態到幼蛙后的一個月,因幼蛙體積小,捕食和逃敵能力差,故必須喂個體相應小的活餌料。螞蟻就放在養殖場內較高的地面上,讓其自由出入,有條件的買幾張蠶卵紙,從林蛙產卵時計算,第30天把蠶卵孵化出來,在家飼養一星期后,用雞毛掃到場內的桑樹上,讓幼蠶野生,并任由幼蛙采食。培養蛆蟲的基本餌料可以是泡散的豆餅、菜籽餅、麩皮、豬、鴿糞、動物血加水混拌,放在桶、缸或池子里培養蛆蟲,這種蛆叫軟頭蛆;反之,在骨頭、魚刺等動物尸體里的硬頭蛆不能要。幼蛙投喂時間是上午八點之前,下午三點后。黃粉蟲怕濕、怕水,要在灑水前喂,其它飼料根據需要隨時投喂。一個月的育幼如順利過關,林蛙的養殖也就成功一半了。
2、“防暑、保濕”:林蛙的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30℃;耐溫極限為35℃。綠色植物的自然生態環境遮陽是降溫、恒溫最理想的保證,其次才是用遮陽網、井水、自來水噴灑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