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家住郊區義井鎮瀑里村的村民張謙三天兩頭地往城里跑,跟有意發展鱷魚龜養殖的本地客戶洽談合作事項。作為我市為數不多的鱷魚龜養殖戶,他目前盤算著通過合作來擴大養殖規模,讓自己飼養的百余只鱷魚龜盡快產生經濟效益。
張謙的鱷魚龜養殖基地是瀑里村一處經過簡單改造的農家小院。院子中間的木架子上擺放著七八個用于養殖鱷龜的浴盆。大大小小的容器里,一只只碗口大小的灰褐色幼龜四處游動。在小院向陽的空地上,張謙砌起了兩個簡易養龜池,里面飼養著四五只臉盆大小的成年種龜,平靜的水面下這些“大家伙”們緩慢地挪動著身體,安詳地享受著夏日的陽光。
張謙與鱷魚龜結緣緣于一次偶然的機會。2013年,他從電視上了解到廣東沿海地區不少農民靠養殖鱷魚龜成功致富,就想著自己也靠養殖改善生活。與家人商量后,張謙聯系了廣東茂名的養殖大戶,投資1萬多元購買了16只、4組鱷魚龜種龜開始試驗性飼養。
起初,由于缺乏養殖經驗,引進的龜苗難以適應本地環境,飼養情況并不理想。張謙便開始系統學習養殖技術,根據鱷魚龜營養所需調配飼料,并在養殖過程中細心觀察,必要時還到外地取經,學習養殖技巧。張謙漸漸地摸出了門道,養殖技術日漸成熟。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飼養與管理,張謙首批引進的種龜逐步適應了本地的氣候條件,生長速度明顯加快。掌握了養殖方法,他又購買了80余只龜苗放入溫室內的水池飼養,將一齡以上的龜轉入龜塘飼養。每日給龜喂食、換水、消毒等工作都嚴格按照飼養程序進行。目前,他共飼養不同種類的鱷魚龜100余只,其中最大的一只有1米多長,最小的一只還不及手掌大小。除鱷魚龜外,他還引進了安徽大草龜、臺灣草龜、佛鱷龜、緬甸陸龜等其他品種,進一步做大自己的特色養殖產業。
談起鱷龜的養殖前景,張謙信心滿滿。據他介紹,鱷魚龜也稱鱷龜,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易養殖,成長快,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人工飼養的鱷魚龜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同時還可食用和入藥。龜苗經人工養殖2到3年后即可銷售,每只價格在600到1000元左右。在我國南方地區,鱷魚龜養殖已經規模化發展,成為不少農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盡管養殖技術日漸成熟,龜苗成活率穩步上升,但張謙的發展卻遭遇了困境。進入夏季以來,他養殖的大鱷魚龜已到了產蛋和孵化龜苗時期,但自建的養殖基地卻不具備產卵和孵化條件。為了幫助張謙發展養殖項目,村里雖然為他提供了三畝土地來建造養殖場地,但建造場地所需的10多萬元資金卻讓他犯了難。
這段時間,張謙一直為尋求合作伙伴而到處奔走,他說,他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搞鱷魚龜養殖,修建設施較為完備的產蛋沙地和孵化室,以此穩定和擴大鱷魚龜養殖規模,讓自己的特色養殖項目獲得收益,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