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頭雁:
1 外貌特征:斑頭雁是中等大小的雁類。體被灰褐色羽,頭頂兩側有黑色帶斑(典型識別特征), 后頸暗褐色,頸的兩側白色,各形成一條白色縱帶,額及喉均污白色,頸前后暗褐色,背部淡灰褐色,上腹淺灰,下腹及尾下污白色。虹膜暗棕色,嘴橙黃色,嘴端黑色,腳和趾均為橙黃色,體長約65~85厘米,體重2~3千克。
2 地理分布:斑頭雁的繁殖地在我國青海、西藏、新疆西部的高山湖泊、東北呼倫湖和克魯倫河一帶。斑頭雁的春季遷徒從3月中旬開始,從我國東南部越冬地遷往北部和西北部繁殖地,到達繁殖地的時候通常在3月末至4月初,最遲在4月中下旬,斑頭雁遷徙時的種群數量不如灰雁等的種群量大,一般以小群的方式,通常20~30只排“人”字形或“V”字形遷飛,邊飛邊鳴叫。秋季遷徒一般在9月初即已開始,一直持續到10月中下旬,通常在晚上進行遷徒,白天覓食和休息。遷徒路線較為固定,從西北高原繁殖地經唐古拉山口遷往南部越冬地,在遷徒的途中一旦遇到天氣劇烈變化,氣候惡劣,山口風力強大時,往往難以飛越山口,常常見到在山周圍云集數前肢滯留的斑頭雁,直到氣候好轉時才順利飛越山口,繼續踏上遷徒的征程。
3 野外生活環境:斑頭雁在高原湖泊流域繁殖,通常較喜歡咸水湖地區,也選擇淡水湖和開闊而多沼澤地帶。越冬選擇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澤地上。
4 食性:斑頭雁只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葉、莖以及青草和豆科植物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有時也食用貝類,軟體動物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覓食地點大多是在植物茂盛、人跡罕至的湖邊或淺灘多水草的地方。
5 繁殖習性:斑頭雁通常在3月末至4月初到達繁殖地,開始其繁殖行為,多數是以小群的形式遷徒,成群活動在湖邊草地或湖中未融化的冰山,在此期間互相追逐并逐漸形成對。約在4月初完成配對,4月初至4月中旬開始營巢。在筑巢后的10~12天開始產卵,時間約為4月中旬至4月末。每隔一天產一枚蛋,產卵時間多在清晨2時左右,平均每窩產卵4~5枚。第一枚卵產出后,即開始孵卵,如果時間允許它會繼續繁殖第二窩,繁華期28~30天,雛雁早成,孵出后不久既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