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春時節,大地一片蔥綠,處處生機盎然,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近日,筆者來到開縣鎮安鎮鎮安村6組的開縣鴻萊珍禽養殖基地。這里是三峽庫區第一家人工飼養大雁的基地,目前,該基地已經成功繁育出1000余只大雁。
桃溪河里大雁飛
在桃溪河平靜的水面上,一群褐色的大雁時而起飛,時而跑跳嬉戲。旁邊有不少過往路人停車駐足觀看,還有的拿起相機與大雁合影。
養殖場的主人熊書齋正興致勃勃地捧著玉米給大雁喂食。熊書齋今年28歲,高橋鎮人。2009年,他到重慶等地打工,隨即自己創業。近年來,在開縣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的吸引下,熊書齋回到了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
“回來后就想干點啥,想靠養殖業致富。可是近幾年的畜禽養殖行情一直不好,很難賺到錢。”熊書齋四處考察,并打聽到養殖大雁是一個新興的特色產業,于是心動了。
2012年,熊書齋到廣西、吉林等地考察當地養殖大雁的情況,最終下定了決心。2013年3月,熊書齋投資60余萬元,在鎮安鎮鎮安村6組桃溪河邊流轉土地12畝,從外地學到養殖技術后在那里購回大雁雛,回到家里像寶貝一樣地飼養。一年下來,熊書齋圈養的大雁已經達到了1000只。
“大雁喜歡在水庫游泳,經過馴化已經不南飛了,就在這里安家,我們也打出了自己的綠色養殖品牌。”熊書齋對筆者說,“雖說養殖大雁的成本高了一點,可是比養殖雞鴨強多了。而且養了大雁還發展了旅游經濟,現在有不少城里人到這里休閑觀雁呢!”
“按照我們的設計能力,基地正常運行后,每年可養殖10000只成品大雁。到時候,我就想成立個養殖合作社,帶動周邊的父老鄉親共同走致富路。”熊書齋說。
特色產業助推發展
“大雁又稱灰雁,屬鴨科,是天鵝的一個種類,具有生長快、成活率高、繁殖力強、抗病能力強、體型大及以食草為主的特點,不僅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強筋益陽的營養滋補佳品。”鎮安鎮畜牧獸醫站站長張清均告訴筆者。
張清均介紹,對于開縣來說,大雁養殖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在市場上具有廣闊的空間。該鎮對此非常重視,經常派技術人員前來提供技術服務,為養殖戶解決“孵化”等技術難題,盡力免除養殖戶的后顧之憂。
據了解,近年來,鎮安鎮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著力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現在,鎮安鎮已經形成了山羊、白酒、香豬、大雁等特色產業。而從特色產業中獲得的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