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幼苗飼養
剛脫膜的幼鯢體長為2.0cm左右,側臥于水里,運動量十分少,游泳能力較弱,依靠尾巴在水中作擺動,一般1~2h游動1次。剛孵出的幼鯢,經過30d左右,卵黃已消耗殆盡,此時幼鯢開始攝食。適時投餌時間非常重要,投餌過早,幼鯢還沒有開口,不具備攝食能力,餌料生物在水中不僅要耗去水中大量氧氣,影響幼鯢生長,而且排泄物還產生污染;投餌太遲,幼鯢卵黃能量耗盡捕食能力下降,捕不到餌料,或者已閉口不進食,最后死亡。目前普遍采用的幼鯢開口餌料是人工培育的紅蟲。開口餌料要求:一是個體大小適口;二是活動能力較弱,游泳速度慢于幼鯢,便于幼鯢攝取;三是要干凈,無泥、無污物;四是最好是活體;五是餌料量要充足。
早期由于幼鯢活動能力差,為便于管理和清洗養殖池,一般置于塑料籃中飼養,每平方分米不超過5尾,隨著大鯢的長大要適時分稀,到6~7cm可直接放入水泥池中飼養,飼養過程中用水要求過濾保障水質清新,無污染,水不宜太深,以能覆蓋魚體,魚能自由游動即可。池中保持微流水,每天要求清洗魚池。
5 投喂量
大鯢性貪食,在自然界的生活習性是晝伏夜出,養殖投食選擇傍晚投喂為好,投喂量以幼鯢吃到7~8成飽為宜。在幼鯢時期,有時少量由于攝食過多,至腹部腫脹過大,無法游動,浮在水面無法沉在水下,對這些幼鯢應單獨放置于塑料籃中,放置于淺水區,讓其平臥盡量減少其活動,經過2~3d,待其腹部消腫,再放入池中。
6 食性轉換
幼苗大約經過5個月左右的飼養,體長可達到10~12cm,這時要適時轉換食性,改成以小魚蝦為食。具體做法是:選擇新鮮魚肉,剔除魚刺,剁成魚糜和紅蟲一起投喂。開始夾雜小量魚糜,并相應減少紅蟲量,3d后再逐漸增加魚糜量減少紅蟲量,最終達到全部投喂魚糜,經過15~20d,幼苗食性可全部轉換吃食魚肉,轉換食性的幼鯢可投喂適口活魚蝦。
7 消毒管理
大鯢幼苗養殖中,消毒管理工作至關重要,搞好該項工作要做好以下幾點:
7.1 養殖池和工具消毒:苗種養殖工具,要做到專池專用,每次使用后都要用食鹽或高錳酸鉀浸泡。同時每10d對養殖池和苗種用聚維酮碘等魚用消毒液適量浸泡0.5h。
7.2 餌料消毒,投喂餌料要求新鮮,無論是紅蟲還是魚肉在投喂前都要用5%的食鹽水浸泡15min,用清水漂洗后再投喂。
7.3 在日常養殖中要特別注意盡量不要觸碰幼鯢,如要分池等操作采用小抄網。對有機械損傷、撕咬受傷,病變幼鯢要及時隔離治療。
7.4 同時切忌養殖場之間盡量減少串聯,如觸碰了其他養殖場有病的魚,雙手和其他物品都要嚴格消毒,當天最好不要進入自己養殖區,以防病害相互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