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蝦的肝臟問題是很多人都非常關注的。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正常的對蝦肝胰臟,圖所示為正常南美白對蝦的肝胰臟(稍有腫大)。正常蝦的肝胰臟顏色正常,一般呈黃褐色,會比餌料的顏色偏深一些,健康的肝臟下端有白色的薄膜,通過白膜與胃相連,肝胰臟與胃及腸道的接口處明朗清晰,胡須顏色正常,腸道較粗,攝食能力較強。而非正常南美白對蝦肝胰臟的癥狀包括顏色變紅或變白,腫大或萎縮糜爛,組織柔軟,缺乏彈性。
正常南美白對蝦的肝胰臟,大蝦剛過轉肝期,白膜已轉換顏色。
一、對蝦肝胰臟萎縮或腫大的原因
對蝦和螃蟹這類甲殼類動物,和陸生動物有很大的區別,這里的區別是指消化方式上區別很大。陸地上的動物主要攝食的能量來源于糖類,比如我們人類所攝食的主食里面的主要成分就是糖類,如果人類生病,首先可能會補充葡萄糖為主的物質來增強體能。但是蝦類對糖的利用率比較低,它們主要利用的是脂肪酸,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脂肪酸主要由池塘中的藻類、浮游動物以及人工配合顆粒飼料來提供。但這些油脂一旦出現氧化酸敗(脂肪暴露在空氣中,經光、熱、濕、空氣或經微生物的作用,可產生一種特有的臭味氣體,此過程稱為酸敗),如蝦腸道內氧氣過多時就容易導致油脂氧化酸敗,酸敗之后就會引發對蝦肝細胞萎縮或腫大,這也就是為什么對蝦的肝胰臟會出現萎縮和腫大的原因之一。
二、對蝦“轉肝期”的出現及發生的三種變化
“轉肝期”這個名詞也是近幾年才有的,以前養殖對蝦并沒有如此嚴格的界限劃分,但這個時期一直存在,一般在養殖 30 天左右時或者對蝦達到4.5 公分左右時就開始進入“轉肝期”。對蝦的生長周期短,體內各個器官形成得比較快,各器官雖然形成了,但是功能相對比較低級,肝胰臟從未成熟到達成熟的這個時間段我們稱之為“轉肝期”,此期間也會發生較為明顯的三種變化。
1、食性的轉變,“轉肝期”的對蝦開始能夠消化一些不同品質的成品料,也就是養殖戶口中的轉料,從零號料轉到 1 號料,肝胰臟的功能開始逐漸完善。
2、顏色的轉變,肝胰臟下方開始出現包膜,這個包膜大多為白色,從轉肝期開始的時候就會緩慢出現,待白膜轉化成黃膜或消退,則轉肝期安全度過。
3、功能的轉變,成熟的肝胰臟的功能比較完善,在解毒、幫助消化和蛻殼等三方面的功效更強。
三、“轉肝期”對蝦易發病的原因
南美白對蝦的循環系統為開放式系統,比如副溶血弧菌這類有害菌雖然原本是在腸道內積聚的,但是產生的毒素會通過對蝦的開放式循環系統直接傳達到肝胰臟處,導致對蝦肝胰臟的萎縮、變形、發炎直至糜爛。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空腸空胃的對蝦在最后瀕臨死亡的時候肝胰臟都是嚴重變形的。當對蝦開始進行轉肝時,自身的防御能力下降,這就好像是一次蛻變,艱難且危險,這時會受到來自身體內部腸道內菌群的影響。腸道菌群較復雜,原本來自腸道菌群的毒素可以通過對蝦自身的免疫機制來抵抗,使有益菌和有害菌處于一種平衡的臨界點,哪怕是腸道內有弧菌也一般不會引發疾病。而“轉肝期”受到的應激將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應激給了弧菌最大的助力,讓弧菌在腸道快速繁殖并建立種群優勢,自身產生的毒素會直擊肝臟,這是對蝦為何在“轉肝期”容易發病的主因。
四、對蝦肝胰臟所承載的功能
(1)協助消化。肝胰臟承載的主要功能就是分泌多種酶來幫助腸道來對餌料進行消化吸收,并貯存營養物質。
(2)解毒。可以通過自身的酶類來解除來自外界的毒素。
(3)協助蛻殼。對蝦肝胰臟在對蝦蛻殼期間可以為對蝦儲備能量和鈣,在對蝦蛻殼后將這些能量和鈣再釋放出去,幫助對蝦完成蛻殼。對蝦的這三方面功能在同一時間內,大多時候發揮其中一種功能的時候,另外兩種功能較難協同使用,如對蝦在蛻殼時,協助消化和解毒功能就會變弱,主要表現為不吃料,易中毒等現象。
五、保護肝胰臟的一些小細節
(1)維生素是肝胰臟的必須營養品之一,但不是喂得越多越好,維生素易氧化,吸收和代謝也都存在一些問題,最好是全池潑灑,不要以內服拌料的方式進行投喂。
(2)中藥對對蝦肝胰臟來說也并非都是有益的,比如中藥中的黃柏,平時治病時可以用,但如果每天都內服黃柏會對肝胰臟造成損傷。
(3)抗生素對肝胰臟造成的負擔是最大的,一旦某種有害菌沒有被抗生素消滅,就有可能催生超級細菌,它所產生的毒素則會加倍,肝胰臟很可能就會呈中毒狀態。
(4)長期的饑餓會造成肝胰臟功能損傷,所以適當的停料可以,但是最好不要長期停料,長期停料的方法只是一些口口相傳的塘口經驗而已,這沒有任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