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作為海水池塘養殖的重要品種,近年來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單位面積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提高,但一直存在著成活率低、產量不穩定的問題,現結合近幾年養殖情況來談一下影響梭子蟹成活率的因素及應對措施。

一、影響梭子蟹池塘養殖成活率的因素
1、池塘清理不徹底:長期未徹底清淤,底質惡化。
2、相互殘殺:梭子蟹生性好斗,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同類相殘,往往導致大量掉苗,或造成附肢殘缺,影響正常生長、攝食。
3、病害增加:隨著梭子蟹養殖規模的擴大,養殖病害也不斷增多,一是纖毛蟲病,水質敗壞,大量纖毛蟲附著在甲殼和附肢表面,蟹長時間不能蛻殼。二是蛻殼不遂病,蟹不能按自然節律蛻殼,蛻殼時間延長,三是乳化病,養殖中后期多發,病蟹肝胰腺、性腺和肌肉組織呈牛奶狀,組織中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該病死亡率可達80%以上,在養殖生產中危害最為嚴重。疾病傳播的途徑:一是蟹與蟹之間傳播。二是蝦蟹之間傳播,在蝦蟹混養池塘中,對蝦發病死亡,蟹攝食死蝦后也繼而發病。三是通過飼料中混雜的小蝦、小蟹等甲殼類傳播。四是經池塘中穴居的蝦蟹類傳播。

二、應對措施
1、改善池塘底質:每年養殖結束后排干池水,將池底淤泥徹底搬出池外。經烈日充分曝曬,待表層淤泥全部由黑色氧化為黃色后,再翻耕1次,將底層翻到表層繼續曝曬。
2、實行生態養殖:結合池塘條件和管理水平,合理確定養殖種類和密度。蝦蟹殘餌、糞便肥水,水的肥力催生單細胞藻類.貝類濾食過多的單細胞藻類和有機碎屑,調節水質,達到了互利共生的目的。
3、保持良好的水質:培養良好的水色,保持透明度0.3~0.4米。前期以添水為主,中、后期根據水質變化情況適當換水。高溫季節提高池塘水位,夏季暴雨后應防止池水鹽度下降幅度過大,可以將排水閘門閘板改造成上下兩扇,必要時提起上面的閘門板即可方便排掉表層淡水。每半個月全池潑灑生石灰15ppm預防疾病。不定期投放微生態制劑和水質改良劑,改善水質和底質。有條件的池塘要配置增氧設備。
4、切斷疾病傳播途徑:⑴徹底清除池塘中穴居的雜蝦、雜蟹。⑵可以在池中適當放養捕食性魚類,以及時清除病蝦、病蟹。⑶嚴格進行飼料消毒,貝類投喂前先以含漂白粉1ppm的海水浸泡,鮮雜魚要經過蒸煮消毒,杜絕投喂生鮮小蝦、小蟹。⑷發現病死蟹及時揀出焚燒或深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