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別稱螞蝗,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其干制品泡制后中醫入藥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有不少的養殖戶看中了其中效益開始養殖起水蛭,那么,水蛭怎么養?下面我們就先來給各位介紹下水蛭種苗的養殖方法。

餌料投喂
水蛭人工養殖以投放餌料以螺螄為主,每畝可一次性投放螺螄25公斤,讓其自然繁殖供水蛭自由取食,餌料不足時可喂些蚯蚓、昆蟲等,同時每星期喂一次動物血。

水質調節
水蛭池塘養殖雖然水體較大,不容易腐敗,但也要注意水質,以黃褐色、淡綠色的水體較好,水深60厘米,水體透明度10~20厘米,pH值呈現中性或微酸性。

產卵孵化
水蛭產卵期應盡量保持安靜,不驚動正在產卵的成蛭以免出現空繭。孵化期間應避免在平臺上走動以免踩破卵繭,同時平臺面要保持濕潤。

幼蛭培育
水蛭幼苗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水溫應保持在20~30℃之間,同時消化器官性能較差,因此應注意投料的營養性和適口性,而且應勤換水。

分級飼養
水蛭飼養過程中應把大、中、小水蛭及時分離,可設小水蛭池、中水蛭池、種蛭池,種蛭池設置在中、小水蛭池中間,池壁安裝過濾網讓其自行過濾分離。

越冬管理
水蛭在氣溫降至10℃以下時停止取食,鉆入泥土中或樹葉層中冬眠,選擇個體大、生長健壯的留種,一般每畝留種25~30公斤,集中投入種蛭池中越冬。

疾病防治
水蛭容易得細菌性傳染病,特別是在秋天,先是頭尾皮膚紅腫,然后相繼死亡,每7~10天用0.2~0.3毫克/升的二溴海因全池潑灑一次可以有效防治此病。

捕撈采收
水蛭一年可采收兩次,6月中、下旬將已繁殖兩季的種蛭撈出加工出售,10月中、下旬時早春放養的一般都已長大,可考慮捕撈一部分,但大部分宜在第二年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