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育種研究室主任曹頂國博士是817肉雞育種與技術推廣的長期實踐者,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記者現場采訪中,深深感受到,在各地禁止活雞上市的背景下,曹頂國博士更是對817肉雞產業的發展前景充滿著信心。
817肉雞是因扒雞而生,圓滿解決了扒雞生產雞源不足的難題,并且使扒雞生產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對推進我國傳統名吃扒雞、燒雞生產的產業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817肉雞從其誕生那一刻起,就具備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這也是能夠突破“正規軍”的嚴密包圍,發展成為我國肉雞生產的三大主導類型之一根本原因。

一、關于配套模式
817肉雞是以快大型白羽肉雞父母代父系公雞做父本、高產褐殼商品代蛋雞做母本雜交配套而成的,只是這6個品系是從國外引進的,我們沒有經過自主選育,這也是不能進行品種審定的關鍵技術瓶頸,這也成為某些專家詬病、甚至反對推廣應用的原因。但從育種學的角度講,這是嚴格的6系配套,父本突出了產肉性能、母本突出了產蛋性能。中國農業大學的楊寧教授指出,代次是相對的,在蛋雞生產中,海蘭褐是商品代,但在817肉雞的雜交配套中,作為父母代是沒有問題的。

二、競爭優勢
1、是最經濟的制種模式。817肉雞的制種模式決定了其成本優勢。用商品代褐殼蛋雞作母本,種蛋生產成本降到最低,雛雞成本就當前來說也可以控制在0.9元以下。817肉雞制種技術發明人逯巖研究員斷言,817肉雞的制種模式具有絕對的優勢,任何改變只能削弱其自身的競爭力,市場上曾短暫出現過816的聲音就證明了這一點。
2、充分利用世界最先進的育種成果。直接利用從國外引進的父本和母本,關鍵是能夠充分利用國際上的育種成果,提高817肉雞的生產性能,目前817肉雞達到1.5公斤體重的時間比當時提前了至少15天。
3、經濟效益高。817小型肉雞生產周期短、耗料少,雛雞成本和飼料成本投入僅為快大型白羽肉的40%左右。817小型肉雞有其獨特的市場需求,市場銷售價格與快大型白羽肉雞持平或略高,總體經濟效益高于快大型白羽肉雞。
4、生產模式有利于調節肉雞、蛋雞市場供應。
5、市場前景廣闊。817肉雞除用于扒雞、燒雞生產加工外,開發出西裝雞、中裝雞、分割產品等冰鮮速凍產品的同時,還開發出烤雞、腌制雞幾十種深加工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特別是在禁止活雞上市的背景下,817肉雞屠體品質好、肉質優的特點,將在與快速型黃羽肉雞的競爭中取得更大的優勢,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在我國肉雞產業的地位必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