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鱉蟲由卵生長至成蟲性成熟生殖第一個卵鞘止,這一生發育過程稱為一個世代。土鱉蟲屬于半變態、變溫性昆蟲,完成一個世代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
在一般情況下,不同種類或是同一種類的土鱉蟲,因其生活環境及營養的不同,完成一個完整的世代所需時間長短也有所不同。環境適宜,營養全面均衡,其完成一個世代所需時間就短,反之則長。
土鱉蟲的幼蟲轉變為成蟲時不是一下子完全轉變的,而是先由卵孵化成幼蟲,再經過多次蛻皮后其翅(雄蟲)和生殖系統才逐漸發育成熟,幼蟲與成蟲的形態和生活習性相差無幾,只是幼蟲還未長大,其發育也未完全,生殖器官尚未成熟。在個體生命周期中,溫度變化影響其生長發育。土鱉蟲為卵生,雌蟲產卵后再體外孵化出幼蟲。金邊土鱉蟲屬于卵胎生,雌蟲排出半截卵鞘,1天后將卵鞘收回腹內,其受精卵在母體內的卵鞘內完成胚胎發育。剛從卵鞘內孵化出的若蟲,一般情況下要經過8-15天后蛻去第一次皮,稱為2齡蟲,以后每隔20-25天蛻皮一次,即增加1齡,每增加1齡其身體大小比原來增加0.5倍左右。雄蟲蛻7-9次皮,為8-10齡,雌蟲蛻9-11次皮,為10-12齡,即成年土鱉蟲,可以交配。雌蟲在交配后1周開始產卵,不必進行第二次交配。人工養殖的土鱉蟲壽命一般在2-4年。野生土鱉蟲由于環境、食物及天敵的原因,其壽命相應短些。
土鱉蟲隨季節性氣候變化表現不同的生活形式,在一年中可分為生長期、休眠期和復蘇期3個不同的階段。若加溫飼養,可打破其休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