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場地選擇:應選安靜、進排水方便、水質無污染、便于管理之處,面積以20平方米為佳。
2.越冬池:建造時保水性一定要好,否則冬季干旱水位較低、池水干涸時,會造成虎紋蛙因缺水或受凍害而大量死亡。在閩北地區最好還要搭建保溫棚,但不一定要加溫。最好用水泥池,深度要求在1.5m以上,水位保持在1m左右,池中間建一個占總面積l/4左右的休息平臺,或另做浮于水面的簡易休息臺。池底要放一些供隱蔽的設施,如稻草、瓦礫、毛竹筒等,以供虎紋蛙躲避和冬眠。
3.產卵池、孵化池:面積最好2平方米,這樣可少放幾組親蛙以免互相干擾,親蛙產完卵后捕起可做孵化池。該池池深1.5m左右,水位可根據需求而調節,即0.2-1m。有條件最好建水泥池,若建土池,四周和底部要用塑料薄膜封好,池內要保持清潔,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時要保持安靜,否則會影響親蛙產卵和受精卵孵化。
4.蝌蚪池、變態池:采用級梯式或斜坡式,高低落差0.2m-0.3m左右,這樣,池子隨著蝌蚪變態而逐漸降低水位,落出部分陸地供已變態的幼蛙棲息。
5.幼蛙、成蛙養殖池:有條件可建水泥池,如果用土池則池壁要襯上一層塑料薄膜,池的一端略高于另一端,便于排水清洗。養幼蛙時較高的一端可不淹水而作餌料臺使用,池深0.5m左右,但四周要有高1m的圍墻或圍網,圍網應向池內稍傾斜以防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