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物學特性
鮑魚分布比較廣泛,而皺紋盤鮑則主要產于黃渤海,是經濟價值比較高的一種鮑魚,其產量也較大,約占鮑魚總產量的70%。皺紋盤鮑貝殼大而堅厚,螺層三層,縫合線成,殼頂鈍。殼邊緣有一排突起,末端4-5個開口,呈管狀,緊靠突起的外側有一條與突起平行的凹溝。殼面深綠褐色,生長紋顯明,無大的褶襞貝殼內而銀白色。鮑營匍匐生活,棲息于周圍海藻豐富,水質清晰,水流通暢的巖縫、石穴之中、晝伏夜出,成鮑為雜色動物,食科以褐藻為主,兼食綠藻、紅藻、硅藻,種子植物以及低等動植物。鮑殼的顏色通常與所食餌料密切相關。
2、經濟性狀
鮑魚被列為八珍之首,其味鮮美,細嫩可口,營養豐富,以干品分析,含蛋白質40%,肝糖33.7%,脂肪0.9%,并含維生素類及其他微量元素,鮑肉除鮮食外,還可制成而收藏的干制品和各類罐頭食品。
鮑殼又名石決明,是五彩光顏珍珠層,為優良裝飾品和貝雕工藝良好的原料。更重要的是其藥用價值,鮑殼藥理作用可鎮肝清熱,滋陰壯陽,鮑肉是降低血壓功效,鮑肉中所含的鮑靈素Ⅰ和鮑靈素Ⅱ能較強的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3、養殖現狀
鮑魚由于其喜棲水質清晰、海藻豐富、水流通暢石穴的生活習性,因而自然界分布在黃渤海的皺紋盤鮑其南界在連云港市前三島海域。我市近海由于水深不適宜其生長,故現有的鮑魚養殖方法采取坑道養殖,即采用人工凈化海水,利用坑道恒溫的特點,集約化養殖,其主要養殖點主要是連島鎮水島村。
4、經濟分析
鮑魚養殖需于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水產養殖項目,且養殖周期長,技術要求高,因而投資風險大,但其高利潤還是其深深吸引養殖單位,僅以坑道養殖100萬頭鮑魚為例:100百萬頭坑道養殖鮑魚場。,投資總額約為1000萬元。其中資產投資650萬多元,生產成本為360多萬元,養殖成活率可達90%。銷售價格為40萬元/T,則銷售收入可達1368萬元,可實現利稅總額870多萬元,銷售利稅率63.35%,投資回收期2.56年。
綜上可以看出,利用坑道養殖鮑魚,若技術措施得當,病害防治得力,其前景還是廣闊的。
二、鮑魚育苗技術
1、育苗條件
(1)成熟親鮑:無損傷的健康個體,殼長6厘米以上;性腺外觀極為飽滿,包住消化腺的絕大部分,性腺凸出于殼緣,由于充滿了精卵細胞而末端變得純園。
(2)親鮑暫養池和幼鮑培育池,要黑暗日塑料布。
(3)采集器:主要由透明有機玻璃,聚乙烯塑料藻板和薄膜等制成。
(4)采集框架:采用鋼筋扎制,用薄膜包裹,或用細竹木扎成。
2、工藝流程
親鮑蓄養棗人工誘導產卵棗篩選受精卵棗幼蟲采集與培養(適時稀疏分養)棗稚鮑養殖。
鮑魚育苗,餌料尤為重要,且必須提前準備,在幼蟲采集前需將采集器預先附 上底棲硅藻或置于扁薄培養池內浸泡數天,然后將這些帶有附著性硅藻和單胞藻的采集器移入幼蟲培養池中采集面盤后期的幼蟲。
鮑魚育苗過程中要不斷加強藻類培養,除在幼蟲培養池內加入適量的營養外,同時加強光照,以促進底棲硅藻的繁殖速度,使底棲硅藻的繁殖數量與幼蟲或稚鮑的攝食量維持平衡,為此,需不斷加入肥料,如果基本上餌料不足,換水后應加補充餌料或更換餌料板,以滿足幼蟲的攝餌量。
3、病害防治
孤菌病:病狀:鮑足上皮組織脫落,患病個體不活潑。重病機械刺激無反應。血液中有活動細菌,身體退色,觸手軟弱無力,內臟團萎縮,足縮回,鮑魚從變態到1厘米發生持久性死亡,有時出現死亡高峰。
病原:紅鮑在幼小時容易發生孤菌病,分離出的孤菌其生化特性接近于溶藻酸孤菌。
時間:一般高溫條件下或充氧過多易發病。
防治、預防:幼鮑應在適宜環境下養殖,對傷鮑可藥物浸洗傷口。
治療:1)用氯霉素25-50ppm海水溶液浸洗0.5-1小時,或用復方 新諾明1%的海水溶液浸洗5分鐘。
2)用氯霉素或復方新諾明配成5%的海水溶液涂擦傷口。
上述藥物處理方法都需將鮑魚放在空氣中10-15分鐘,使藥液充分的滲入病灶后,再放回海水中飼養。另外必要時第二天再重復治療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