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溫較高的生長季節(jié),一般疾病比較少,但在轉池及親魚越冬時魚病較多。這是因為轉池容易造成擦傷,而越冬時水溫變化比較頻繁也是導致疾病的原因之一。
1.福壽魚水霉病
由水霉科的水霉菌和綿霉菌等多種種類感染所致。初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異常癥狀。該病沒有選擇性,凡是受傷的魚均可被感染,卵也只有當未受精或胚胎因故不能正常發(fā)育而死時,水霉才能在卵上大量繁殖,并覆蓋附近發(fā)育正常的卵,引起正常發(fā)育卵窒息而死。患處分泌蛋白分解酶分解宿主蛋白激魚體分泌大量黏液,使被感染魚焦躁不安。嚴重時,在體表或卵表面覆蓋一層灰白色棉毛狀物,使組織壞死,病魚浮于水面,游動緩慢,食欲減退,最后衰竭而死。水霉病在水溫5~26℃范圍內均可發(fā)生,水溫在15℃以下時,福壽魚最易感染此病。目前尚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預防,可用以下幾個方法進行防治:①加強飼養(yǎng)管理,嚴防魚體受傷;②加強親魚培育,提高魚卵的受精率,對已染病的卵要及時剔除;③合理消毒,用3.0%~4.0%的鹽水浸洗病魚5分鐘(2.0%~3.0%食鹽水浸浴10分鐘),或全池潑灑400毫克/升食鹽和碳酸氫鈉(小蘇打)合劑(1∶1),濃度為80毫升,或用亞甲基藍全池潑灑,濃度為0.1~0.2毫升,隔2天再潑灑1次,有較好療效;④嚴格控制水源,避免帶病水源流入塘中。
2.福壽魚小瓜蟲病
病原為多子小瓜蟲。在病魚的體表、鰓、鰭條及鰭基部肉眼觀之呈白色小點狀囊泡,表面覆蓋一層白色黏液,嚴重時體表似覆蓋一層白色薄膜,俗稱白點病,這是小瓜蟲寄生引起組織感染化膿所致。患處組織發(fā)炎糜爛、壞死、鱗片脫落、鰭條腐爛而開裂,鰓組織感染后除發(fā)炎外,還伴有出血現(xiàn)象,鰓呈暗紅色;蟲體侵入眼角膜,能引起眼睛發(fā)炎,嚴重的導致瞎眼。病魚體色發(fā)黑、消瘦、游動緩慢,運動失調,因呼吸困難窒息而死。該病對福壽魚的年齡沒有選擇性,但主要危害魚種。多子小瓜蟲的適宜水溫為15~25℃,pH值6.5~8.0,流行于初冬和春末,所以極易在福壽魚越冬期出現(xiàn)。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但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良好的水環(huán)境《投喂優(yōu)質餌料,增強魚體抵抗力,魚得病機會就會大大減少。
主要用以下3種方法進行防治:①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放養(yǎng)密度合理;②用2.0毫克/升硝酸亞汞藥浴1.5~3.0小時,并可用0.1~0.2毫克/升硝酸亞汞全池潑灑;③Z.0毫克/升濃度的醋酸亞汞水溶液藥浴1.5~3.0小時。
3.福壽魚潰瘍病
由魚體露出水面或水溫過低凍傷引起的。溫度低于11℃情況下,福壽魚體表皮會被凍傷而感染水霉病等疾病,甚至會發(fā)生繼發(fā)性低溫昏迷,最終死亡。此病常見于魚體背部,多發(fā)生在露天溫水池。防治方法:在越冬前做好防寒二作,如加深塘水,在秋、冬季要多投喂富含脂肪性餌料,以增加魚的抗寒能力。另外,還要經常對越冬池換注新水,提高水溫,改善水質,或加入食鹽使越冬池成0.5‰~0.8‰的濃度,可避免凍傷。越冬池上盡可能加蓋頂棚或配有取暖裝置,防寒保暖,盡量做到不使魚浮頭。至于已凍傷的魚,目前尚無治療方法。
4.福壽魚細菌性皮膚潰爛病
病原為嗜水氣單胞菌。病魚體表充血、發(fā)炎、有紅斑、鱗片脫落,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皮膚潰爛,肌肉腐敗,嚴重時可爛及肌肉至骨骼。病灶沒有特定部位,全身都可能發(fā)生,得病之后有蔓延趨勢,嚴重時可遍及全身。該病主要在高密度養(yǎng)殖,越冬期間易發(fā)生。防治方法主要有:①在捕撈、轉運和放養(yǎng)時應操作仔細,避免魚體受傷;②放養(yǎng)密度適宜,保持水質清新;③疾病早期,改良水質,水溫穩(wěn)定,投喂優(yōu)質餌料,病魚會逐漸自愈;④病的早期用1.0~2.0毫克/升漂白粉(28%有效氯)全池潑灑,能取得較好效果。
5.福壽魚爛鰓病
病原為柱狀屈橈桿菌、或由斜管蟲寄生于鰓部、年輪蟲寄生于體表所致。病魚體色發(fā)黑,尤以頭部為甚,口部張大,鰓蓋發(fā)紅,眼球白濁,鰓區(qū)組織壞死呈灰白色或淡紅色,常因呼吸困難致死。游動緩慢,反應遲鈍,停食,食欲減退,或離群獨游水面,鰓蓋中部的表皮潰爛,形成一個透明小區(qū),俗稱“開天窗”。嚴重時鰓絲潰爛,鰓的上皮細胞壞死脫落,鰓絲軟骨外露,壞死處往往有細菌和污染物黏附。該病從成魚至魚種均可感染,水溫15~30℃易發(fā)病,水溫越高,越易暴發(fā)流行。對該病的防治方法有:①魚種放養(yǎng)前用濃度為2%~3%的食鹽水浸洗10~15分鐘;②全池外潑含氯消毒藥;③在發(fā)病季節(jié),每半個月潑灑1次生石灰,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④在外用藥物的同時口服藥物效果更好,每100千克魚每天用1.0~2.0克痢特靈拌飼投餌,第1天用量加倍,內服藥飼4天左右;⑤發(fā)病后可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按 0.5~0.7克/立方米水體全池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