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自龍頭橋水庫的龍頭鳙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已得到國內及海外消費者的一致認可。其魚體不僅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同時能預防高血壓、心血管等疾病,可對抗衰老、防治腫瘤婦科病等。
要想培養出如此優質的鳙魚,不僅需要優渥的地理與水生環境,還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把關。當然,如何科學養殖鳙魚同樣至關重要。
【鳙魚的養殖條件及方法】
【魚苗選擇】
受精卵經孵化后3 d ~4d,魚體鰾充氣,卵黃囊基本消失,破膜后能游且能開口主動攝食,全長在 2.2cm的小魚。
【環境條件】
產地環境:寶清龍頭鳙魚的產地環境應符合GB18407.4和GB/T19630.1的要求。
水域面積:湖區水域面積≥1000公頃。
水源水質:采用水量充沛、水質良好、無污染的撓力河水。湖區水質符合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規定。湖水的溶氧量≥ 5mg/L;透明度≥10cm;PH值8.5~9.0。
【魚種放養】
魚種來源:龍頭鳙魚的魚種,包括夏花魚種、一齡魚種應依照GB/T19630.1-2005的規定自育或外購。
魚種處理:寶清龍頭鳙魚的魚種在入庫前應進行消毒,做好檢疫工作。
魚種質量:寶清龍頭鳙魚的魚苗、魚種質量應符合GB/T11778的規定,做到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鱗片完整、色澤鮮明、體無損傷、游泳活潑、溯水性強。
放養密度:根據寶清龍頭鳙魚生長規律和湖中餌料生物基礎,逐年加以調整,控制在一個兼顧產量、起捕規格及生產周期的最佳平衡點上。
<經驗數值>:30尾/667㎡~50尾/667㎡。
<理論數值>:D=F/W×S。其中D—放養密度(尾/667㎡×年),F—根據供餌計算的魚產力(公斤/ 667㎡×年),W—計劃起水時魚的平均體重,S—回捕率(%)。
放養比例:水質肥度大,浮游植物數量均在500萬個/L(濕重近10mg/L)以上,寶清龍頭鳙魚魚種的放養比例在70%~80%;浮游植物數量均在100萬個/L(濕重近10mg/L)以下(生物量不足3mg/L), 有機產品寶清龍頭鳙魚的放養比例在60%~70%。
放養規格:寶清龍頭鳙魚魚種的放養規格≥13cm。
放養時間:寶清龍頭鳙魚魚種的放養時間在每年的秋末冬初封冰前(10月中旬以前)。

【飼養管理】
施肥與投餌:龍頭鳙魚生長依靠天然餌料,一般不另投餌、施肥。
管理:龍頭鳙魚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做好防旱、防澇、防逃、防害、防偷、適時捕撈等工作。要保持好水源水質,定期監測水中浮游生物量、透明度和魚的生長速度。
【病害防治】
魚苗、魚種的疾病預防:龍頭鳙魚的魚苗、魚種放養前,用80kg/667㎡~100kg/667㎡生石灰對育種池塘進行全池消毒。魚種下塘時,可用3%食鹽水浸浴3 min~5min。有需要時可在易發病季節即每年4月、6月、9月藥物防病各一次,并遵循NY5071的規定。有死魚及時撈出,埋入土中。捕撈病魚中使用過的漁具要用3%食鹽水或20 mg/L高錳酸鉀浸泡20 min。
魚病防治:
1,龍頭鳙魚的健康主要通過優化管理、生物防治等方式加以保證。所有措施應以提高魚的抗病力為宗旨。對于患病的魚,優先采用自然療法。
2,必要時允許使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錳酸鉀對水體消毒,以預防水生生物疾病的發生。湖水污染范圍較大或有大面積魚病發生時,可通過湖區出入閘口更換水體。
3,在預防措施和天然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允許使用常規漁藥。
4,禁止使用抗生素、化學合成的抗寄生蟲藥、化學合成漁藥和激素對龍頭鳙魚及其生長環境進行消毒和治療。
【起捕】
1,龍頭鳙魚的體重達1.5公斤以上時即可捕撈。
2,采用分片分段人力或機械圍網捕撈,不得采用魚叉、電擊、爆炸等方式。盡可能采用溫和的捕撈措施,以使魚的應激和不利影響降到最小程度。
3,龍頭鳙魚的捕撈量不能超過自然生態系統的再生產能力,不得影響自然水域的持續生產,也不得威脅到其他物種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