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華鱘的苗種培育。
人工培育史氏鱘苗種主要利用圓形流水池,池壁要求光滑,池上要搭設遮光設施,培育池規格以直徑2~3米,水深0.5~0.8米為宜。水溫保持18~26℃,溶氧量6毫克/升以上,pH值7~8,水流速不應大于0.1米/秒。仔魚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2.5萬~3.5萬尾,到卵黃囊吸收2/3時可投喂輪蟲、小型枝角類或蛋白含量54%的人工顆粒餌料,投餌率40%,每天投喂8次。隨著魚苗的長大應適時分池,稚魚密度為每立方米水體1000尾,投喂水蚯蚓、碎魚及蛋白含量為40%~50%的人工顆粒餌料,投餌率15%~35%,日投喂6次。幼魚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水體400尾,飼料蛋白含量37%,投餌率10%,活餌料為水蚯蚓及碎魚蝦,每日投喂6次。
(2)中華鱘的成魚養殖。
中華鱘成魚養殖既可在池塘中單養、混養,也可在大水面放養或網箱、圍欄養殖,但最好是微流水養殖。餌料蛋白含量32%~36%,用人工飼料養殖應定期投喂藥餌消除病蟲害,平時要保持水質清新。
網箱養殖中華鱘應選擇在水質好、無污染、不受大風影響、水深3米以上的水域設置網箱。網箱規格4米×4米×2.5米,也可根據需要加長,網目大小以不逃魚、底部網片以不漏餌為原則。魚苗至少要達到2~3月齡,能主動攝食和逃避敵害時才能投放。放養時間以5月底6月初為宜,選擇在早晨5~8時放養。
隨著魚體長大應適時調整放養密度。主要投喂新鮮動物性餌料(蚯蚓、枝角類)和人工配合餌料。其體重5克時,日投喂量為體重的10%,以后每隔7天減少1%,直至遞減至2%為止,日投餌次數4~6次,但應根據水溫、攝食及生長情況靈活掌握。
中華鱘―般經2周年的養殖可達到商品規格,冬季需要越冬。越冬方式有兩種:―是當水溫降到16℃時,將網箱中的中華鱘按規格分類移入室內水泥池越冬;二是將網箱加蓋后沉到距水面1米以下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