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情況及癥狀:此病流行于4~10月份,水溫在 20℃以上。分細菌性爛鰓、寄生蟲引起的爛鰓。病魚體色發(fā)黑、反應遲鈍、食欲減退、嚴重時離群獨游水面,鰓片上有綠色、灰色、白色或蠟黃色斑點,鰓片粘液多,并常粘附淤泥,嚴重者鰓蓋骨中央的內(nèi)表皮充血、腐爛成圓形,故有"開天窗"之說。鰓絲組織鏡檢,有寄生蟲可診斷為寄生蟲引起的爛鰓病,鏡檢未見蟲體而見到柱狀曲橈桿菌可確診為細菌性爛鰓。
防治方法:寄生蟲引起的爛鰓必須先殺蟲,然后治療爛鰓。
①全池潑灑漂白粉1克/立方米或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0.3~0.5克/立方米,每天一次,連用2~3天。
②雙季胺鹽類藥物如BKC等表面活性劑2~3次,隔天一次,效果特別顯著。
③二氧化氯消毒劑,按產(chǎn)品說明使用。
④高溫季節(jié)減少二氯、三氯使用,可使用聚維酮碘溶液,每天一次,連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