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針對微信圈等網絡平臺上傳播的我市群眾捕獲的魚身上布滿紅色凸起斑點的視頻。
連日來,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水產技術專家及海洋與漁業執法人員,深入漁區現場調查,加強對該海域的監管,禁止群眾在閘門放水時起捕該魚類。
根據水產專家鑒定,視頻中身上布滿紅色凸起斑點的魚為鯔魚,俗稱烏或烏魚,系當地群眾在湄洲灣北岸東埔村西埔墾區捕獲。專家前往該墾區現場捕獲紅色凸起斑點鯔魚,進行實驗室檢測,確認該紅色斑點為碘泡蟲寄生在鯔魚體表所致。
據悉,碘泡蟲為一種無毒寄生蟲,常以胞囊的形式在淤泥中長期生存,寄生于淡水魚或海水中的鯔魚體表,呈現紅色凸起斑點。
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西埔墾區主要養殖品種花蛤、對蝦和蟹等,只有鯔魚出現該異常現象。
目前該局已組織北岸海洋與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該海域的監管,禁止群眾在閘門放水時起捕該魚類,并要求漁民對發病魚及時進行掩埋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同時,指導漁民采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殺滅淤泥中的碘泡蟲孢子,減少病原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