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鰍的藥用價值早在明代,就有過研究;而民間也有很多用泥鰍治療疾病的偏方,最流行的說法就是吃生泥鰍可進補、泄火,生食泥鰍雖然有很多好處,但是為了防治寄生蟲病的發生,建議大家要慎用;以下是關于泥鰍的藥用價值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吧。
泥鰍簡介:泥鰍有沙鰍、真鰍、黃鰍之分,在我國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分布,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溝渠的靜水底層淤泥中,喜食浮游生物、小型甲殼類等,也食植物碎屑、藻類等;泥鰍每年4~8月進入繁殖季節,二齡后的泥鰍性成熟開始產卵,個體越大,產卵量越多。
自古以來,泥鰍就被人們認為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據 《醫學入門》查考,泥鰍性甘、平,具“補中、止泄”之功能。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編著的 《本草綱目》中記載:泥鰍有暖中益氣之功效,對治療肝炎、小兒盜汗、痔瘡、皮膚瘙癢、跌打損傷、手指疔、陽痿、乳癰等癥都有一定療效。
經現代醫學臨床驗證,采取泥鰍食療,既能強身增加體內營養,又可補中益氣,壯陽利尿,對兒童、年老體弱者、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患有肝炎、高血壓、冠心病、貧血、潰瘍病、結核病、皮膚瘙癢、痔瘡下垂、小兒盜汗、水腫、結核病、老年性糖尿病等引起的營養不良、病后虛弱、腦神經衰弱和手術后恢復期病人,具有開胃、滋補等效用,尤其在夏季,泥鰍特別肥美,為炎熱夏天的良好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