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繁殖用的親魚以雄魚3齡以上,雌魚4齡以上為好。適當多選些體重0.5~1千克的個體,親魚要求體質健壯,無傷無病。選留親魚應在秋季成魚起捕時進行。親魚放養前,應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和野雜魚。每畝放養親魚50~80尾。培育池應適當施入有機肥料,保持水質一定肥度,透明度25厘米左右,同時需投喂各種精飼料,保證親魚有充分的營養。
親魚培育池的鹽度一般以10‰左右為宜。在淡水或3‰以下低鹽度水中養成的梭魚,催產前必須經過“鹽水過渡”。在春季強化培育期間,必須定期向池中加注新鮮海水,有利于親魚的性腺發育。
雄魚選擇以輕壓腹部近生殖孔處有濃稠乳白色精液流出為好。雌魚應選擇腹部膨大柔軟而富彈性感,生殖孔紅潤略突出者。并用取卵器插入生殖孔從卵巢取卵進行肉眼和顯微鏡觀察,如卵呈米黃色,飽滿而有光澤和周圍有1個半透明的圈,卵徑0.60毫米以上,卵粒間粘連松弛,放入水中攪動能散開的,可選作催產用的親魚。催產親魚的雌雄比例一般為1:1.5,如雄魚成熟較差,可適當提高比數。
催產劑有鯉魚、梭魚的腦垂體,每千克體重劑量15~30毫克;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3500~3000國際單位;或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100~300微克。單獨或混合使用,一般采用1次或2次注射。成熟的卵子,在顯微鏡下觀察為圓潤飽滿,晶瑩透明,有1個油球,成熟的精液上放1滴海水,在顯微鏡下觀察,精子急劇竄游的質量好,即可擠卵子、精子進行人工授精。
受精卵在鹽度10‰以下為沉性,在13‰左右為半浮性,在15‰以上為浮性。因此,靜水孵化鹽度應在15‰以上,流水孵化鹽度在7‰~13‰,pH7~9,水溫14~240C。孵化時間一般為35~56小時。
以上就是梭魚的人工繁殖技術的介紹,你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