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鰻魚是一種肉食性可養殖魚類,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農民廣辟財源、發家致富的養殖項目之一。 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E,對于預防視力退化、保護肝臟、恢復精力有很大益處 。下面就介紹一下鰻魚養殖的一些注意問題。
1、注意鰻魚養殖的生態條件
⑴ 光照 一定的光照能培養水色,抑制寄生蟲和病菌的繁殖,能提高殺蟲和治病的效果。但鰻魚怕光,夏天光照強,需用85%黑色遮陰網;冬天光照弱,需用白色保溫膜。
⑵ 水溫 鰻魚對水溫變化也很敏感,因此要注意保持水溫相對穩定,溫差或水溫太高時要注意控制投料量;土池養殖中需保持2.5米以上的水深,以形成上下溫躍層,這樣無論在夏天或冬天,地層均能保持穩定的水溫。
⑶ 鹽度 水體中保持2-5‰鹽度可起到預防寄生蟲和病菌的作用。
⑷ 氨氮 水體中NH4+、NO2-、NO3-等有毒的游離氨與水溫、PH值有關。
⑸ PH值 需保持一定的PH值,如水中PH值太低,則要注意培養水色;如太高,則每畝施用明礬1-1.5千克。
⑹ 氧氣 水體中的溶氧量需保持在5毫克/ 升以上。
2、鰻魚養殖合理的放養密度
鰻魚養殖應保持合理的放養密度,這是因為放養密度太低會影響鰻魚攝食,密度太高則有壓迫感,且排泄量多,換水多,水環境不穩定。
3、鰻魚養殖徹底排污
鰻魚攝食旺盛,產生的殘餌和糞便較多,應及時清除。根據鰻魚攝食后2-3小時為排糞高峰的特性,一般在投喂3小時后進行排污,水泥池精養鰻魚中要求全面、認真地刷洗,且每1小時排臭一次。
4、鰻魚養殖水環境的調節
鰻魚水環境的調節重在水色的培養與維持。水體內的水色主要由綠色或棕色的微藻形成,并具有凈化水質、遮光和平衡細菌生長的作用;微生態制劑可分解殘餌和糞便等有機質,并能吸收硫化氫、有機物等,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也可抑制細菌的生長。這兩者均可使養鰻過程中的換水量減少,既減少了抽水和冬季加溫的費用,最重要的,是使水環境保持穩定,利于鰻魚的正常攝食和健康生長,減少疾病發生,也減少用藥次數。
5、鰻魚養殖定期消毒、合理用藥
鰻魚養殖多采用較高密度的半精養或精養養殖方式,若水體中水色調控不好或遇下雨天等,水體內細菌和寄生蟲總量就會增多。因此,應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定期(約7-10天)使用無殘留、低刺激的消毒藥物和殺蟲劑對水體進行消毒一次。當鰻魚確實發生疾病時,要對癥下藥,選擇無殘留、低毒、低抗藥性的藥物如中草藥、中西藥合劑或西藥合劑治療。
6、鰻魚養殖飼料中添加免疫促長添加劑
鰻魚養殖屬強化養殖,養殖密度高、生長快,難免會產生鰻魚體弱、免疫力差等問題,因此,應在鰻魚飼料中添加免疫促長添加劑如Vc、Ve、多維、多肽、免疫多糖、微生態制劑等保健品,既可增強鰻魚對環境的抵抗力,又可提高飼料的轉化率,使鰻魚健康生長。
以上就是鰻魚養殖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另外還需要通過生產者、養殖戶、立法與管理部門、檢驗機構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強管理,進一步提高企業素質和產品質量,給鰻魚營造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才能保證鰻魚養殖業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