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段日子,市場上常能發現鯔魚的身影。上市的鯔魚都是些大塊頭,每條有兩三斤重。這些身長體胖的家伙,性子卻活潑。它們是海里的獨居客,習慣獨自在近岸淺海游來游去,游得高興,便縱身一躍,炫一下身姿。海邊的垂釣者經常可以見到這一幕。
鯔魚一年四季都能捕到,但入秋以后,漸漸就少了。鯔魚的價位不高,每斤售價3.5元左右。它和梭魚是近親,兩者外形相似,很容易混淆。辯識的方法也簡單:鯔魚的塊頭比梭魚大,頭部略呈方形,脊背呈黑藍色,而梭魚的體形略小,頭部圓潤,通體泛白。
煙臺人一向不太喜歡吃這兩種魚,理由是它們有一股特殊的腥味。記者就此請教了一位行家。他說,鯔魚刮鱗去臟之后,先剁成大塊,用開水焯一下,腥味可去除大半。
鯔魚肉質細嫩,適宜清蒸。加大料、花椒、蔥、姜,大火蒸透,味道鮮美。也可以家常燜,還可以剁餡包餃子,但因為它是蒜瓣肉,沒粘性,所以不太適合氽魚丸。鯔魚沒有埋在肉里的細刺,但它的大刺很硬,吃的時候要小心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