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單純飼養虹鱒魚,只火了懷柔一條溝;而今,依托生物技術培育種苗,懷柔的虹鱒魚“游”向了全國。
昨天,記者從市農業局獲悉,本市的虹鱒魚、鱘魚苗種繁育量占到了全國總量的60%以上。而其中,虹鱒魚種苗9成來自懷柔。通過光照控制、三倍體制種等高科技手段,懷柔虹鱒魚已培育出大量優質種苗,在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安家落戶,成了全國各地食客熱捧的寵兒。
懷柔慕田峪長城腳下,青山綠水環抱間,坐落著本市唯一一所“國家級鮭鱒魚良種場”。場區位于水源上游,無任何污染。“水源是優質的山澗涌泉水,水流量為每秒0.2立方米,常年水溫9到13攝氏度。這些都是經過測算后,制定出的最適宜虹鱒魚生長的條件。”良種場技術人員彭志介紹說。
引來山間活水,良種場建設了3500平方米的標準化親魚培育池和苗種培育池。美國道氏虹鱒、日本金鱒、山女鱒、歐洲虹鱒、硬頭鱒、銀大馬哈、白點鮭、紅點鮭、細鱗魚、歐洲鱘等10余種魚暢游其間。“這些品種都經過了多次本地馴化,已經完全習慣了中國的水土,產的種苗到了哪個省都活蹦亂跳的。”彭志說得胸有成竹。
懷柔魚苗占領全國市場,靠的不單是適應性強。虹鱒魚是冷水性魚類,每年11月至第二年2月的寒冷季節產卵繁殖。一年只繁殖一次,提供苗種的時間集中在冬季至早春,滿足不了全國各地養鱒場戶一年四季的需求。正是這個國際級難題,給了懷柔虹鱒拓展地盤的機會。
“國家級鮭鱒魚良種場”成立了冷水魚研究所,聘請了2名鮭鱒魚研究資深專家、十幾名中高級技術人員,專門“攻堅克難”。300平方米的封閉式孵化室中,十余對虹鱒魚正在專家的“監護”下,悠閑地曬著“日光浴”。“這叫光控性成熟技術。”專家解釋說,他們根據冷水魚的生物學特性,經過幾年的反復試驗,終于發明了這個國內領先的繁育技術。通過調節光照時間控制魚類生殖細胞發育,使本來只能在冬季至早春4個月間繁殖的虹鱒,也可以在晚春或夏、秋季繁殖,從而實現四季都能生產苗種的目標。
魚苗全年出售、成活率高,很快讓懷柔虹鱒在全國漁業市場上大受青睞。去年一年,全區賣出魚苗1600萬尾。一元錢一尾,單價比成魚高出兩三倍。北至齊齊哈爾、南至海口,全國20多個省市的消費者都嘗到了懷柔虹鱒的美味。
國內的虹鱒魚行情仍舊看漲。“催貨的訂單擺滿了一桌子,不得不加緊琢磨新品種。”當地最大的育苗基地負責人沈希順說。眼下,懷柔漁業部門正在聯合各大農業水產研究院所,進行虹鱒魚三倍體制種技術研究、山女鱒人工繁殖及苗種育成技術研究、花羔紅點鮭家化養殖技術、虹鱒、金鱒、山女鱒大卵品系繁育群體選育技術等等,準備依靠科技實力瞄準更高端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