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大黃魚產業化喜獲成功。由寧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等單位完成的《大黃魚人工養殖技術研究與產業化》,于今年6月通過了國家鑒定。項目組的技術推廣和輻射,在全國形成了年育苗10多億尾,產量7萬噸,產值30億元,累計產值200多億元的大黃魚養殖產業。其中,寧德地區年育苗逾10億尾,產量6萬噸,產值20多億元,從業人員達30多萬人。
二是大黃魚出口量價齊增。2009年寧德市出口大黃魚8194.1噸、3851.3萬美元,同比增長58.2%和47.2%;今年1-6月,又出口大黃魚3814.7噸、2069萬美元,同分增長53.02%和87.95%,出口單價還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2.82%,一舉扭轉了量增就價減的被動局面。
三是出口市場實現多元化。大黃魚出口已經不再局限于韓國這個單一的市場,上半年寧德對韓出口大黃魚2213.2噸、1049.4萬美元,分別占出口總量的58%和50.7%,而歷年的出口比重均在80%以上。與之相對應的是,大黃魚出口擴展到了美國、歐盟、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全國每年輸往臺灣的大黃魚就高達7000多噸。
四是大黃魚質量保障體系得以構建。在三都澳建立出口大黃魚質量安全示范區,養殖面積達2100畝,推行現代農業生產加工組織形式,建立健全政府質量安全公共管理體系、企業質量安全控制體系、風險預警與快速反應體系、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全面提升出口大黃魚質量安全綜合水平。7月初,福建省正式出臺《注水大黃魚判定方法》,以期徹底根治大黃魚產業人為注水的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