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鳡魚無須,眼小,稍突出。下咽齒3行,齒末端呈鉤狀。鱗細小。背鰭較小,其起點位于腹鰭之后;尾鰭分叉很深。體背灰褐色,腹部銀白色,背鰭、尾鰭深灰色,頰部及其它各鰭淡黃色。喜食比它小的魚類。(一般飼養(yǎng)魚塘有幾條鳡魚整個魚塘其他魚類基本就絕跡,為一般魚類養(yǎng)殖戶天敵)部分地區(qū)把它與青魚類混淆,方言稱之為鳡絲混(魚)
鳡魚的外形特征
鳡魚的身形如梭,體色微黃,腹部銀白,背鰭、尾鰭青灰色。
體細長,稍側扁,腹部圓,無腹棱。體長約80厘米,最大者可達2米,重可達67公斤。頭長而前端尖,吻長遠超過吻寬。口大,端位,口裂末端可達眼緣的下方。下頜前端有一堅硬的骨質突起,與上頜前緣的凹陷相吻合,上下頜均粗壯。眼小,鱗細,側線鱗110~117。背鰭Ⅲ9~10,很小,起點位于腹鯖之后。臀鰭Ⅲ10~11。尾鰭分叉很深。體微黃,腹部銀白色;背鰭、尾鰭青灰色,頰及其他各鰭淡黃色。

鳡魚的分布范圍
中國除西北、西南外,由北至南平原地區(qū)的河流中均有分布。
鳡魚的生活習性
鳡魚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層,游泳迅速,行動敏捷,是一種主要以魚類為食的典型的兇猛魚類,也是大型的淡水經(jīng)濟魚類。
鳡魚是一種大型食肉魚類,也是一種淡水經(jīng)濟魚類。游泳能力極強,常襲擊和追捕其他魚類,比人們熟悉的黑魚、鱖魚等食肉魚更為兇猛。
鳡魚生性兇猛,屬食肉性魚類,很貪食,不分葷食、素食,見了就吃,有食就搶,有時竟能吞食比它嘴還大的魚類,專以各種魚類為食(包括吃黑魚),是淡水魚的大敵。
鳡魚是淡水魚類中的廣溫型品種。生存水溫范圍較廣,適宜生長水溫為16 -30攝氏度,適合中國的大部分地區(qū)養(yǎng)殖。

鳡魚的營養(yǎng)價值
鳡魚處于魚類食物鏈的上層,個子大,肉質結實細膩,味道鮮美,一向被列入上等食用魚類,曬制成的鳡魚干為很多人所喜愛。
其肉質鮮美,一向被列入大型上等食用魚類。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8.1-20.8克,脂肪1.3- 5.4克,熱量84-132千卡,鈣11-24毫克,磷144-203毫克,鐵0.7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其肉入藥鮮用,具有暖中、益胃、止嘔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反胃吐食等癥,宜常服。

鳡魚病蟲害預防
病蟲害有可能造成鳡魚的大量死亡,在養(yǎng)殖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付病蟲害主要以預防為主。常備的藥有硫酸銅和B型滅蟲精2號。
硫酸銅為天藍色粒狀晶體,在農業(yè)中被用來做殺蟲劑、殺菌劑,常用來給商品魚、親魚等體型稍大一些的魚消毒;在使用時,加水稀釋,全池潑灑,每畝的用量為60克左右,每月向池塘潑灑一次。B型滅蟲精2號為水體消毒殺蟲藥,還能改善水質,適合用來為水花、夏花等體型小的魚消毒。使用時,加水稀釋全池潑灑,每畝的用量為80克左右。每月向池塘潑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