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鯪魚不是海魚,是淡水魚!
鯪魚又叫甜魚(粵東一帶)、土鯪、鯪公。是一種生活在亞熱帶氣候溫暖地區的魚類,主要分布在兩廣、福建、臺灣和云南部分地區,也是上述地區的重要養殖品種之一。
鯪魚體較長,呈紡錘型,稍側扁,腹部較圓。尾叉深。頭小吻鈍。口小,下位,上頜具須兩對。鱗片中等大小,側線平直。背方青灰色,腹部銀白,兩側胸鰭上方有8-15個鱗片具寶藍色,連成一塊菱形彩斑。背鰭淡灰,其余各鰭的末端赭紅。
鯪魚雜食性,在天然水體中,主要攝食藻類、有機碎屑、浮游生物,也喜舐刮水底巖石上的附著物為食。在池養條件下,投喂各種商品飼料和配合飼料。適宜在肥水中養殖。
鯪魚性活潑而善跳,生活在水的底層,其對溶氧的要求較低,但對水溫的要求較高,適宜生長水溫在18-32℃之間,低于13℃時停食,7℃以下死亡。
鯪魚一般3齡達性成熟,初產親魚體重約0.5公斤,產卵季節4月~9月間,繁殖習性與四大家魚相似。
鯪魚是中型魚類,天然水體中1公斤以上者常見,最大個體可達4公斤。池養的食用商品鯪,多以0.3-0.5公斤重的個體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