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鯛魚種出血病防治技術
黃鰭鯛為淺海暖水性底層魚類。幼魚的適溫范圍較成魚窄,生存溫度9.5—35℃,生長最適水溫為24—28℃。成魚則可抵御2℃的低溫和35℃的高溫,生長最適水溫為26—30℃。適鹽范圍較廣,在鹽度為0.5‰—4.3‰之間的海水中均可生存。可以從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咸水中生長最佳,下面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黃鰭鯛魚種出血病防治技術。
[病原體] 尚未查明。
[發病癥狀] 病魚身體兩側,特別是臀部體表以及后腹部點狀出血,部分病魚下頜、胸鰭、腹鰭和臀鰭基部也有明顯的出血現象。病魚身體發黑,離群獨游,行動遲緩,失去食欲。自發現病魚,半天至一天時間即出現死亡,2—3天后大批死亡。

[流行情況] 該病主要危害巴西鯛當年魚種,自烏仔至l0厘米左右的魚種均可發生。6月底至9月上旬為流行季節,7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流行高峰期,9月中旬以后,水溫降至25℃以下,病情逐漸消失。在巴西鯛越冬保種期間,越冬池中也偶爾發生該病。
[治療方法]
(1)用氟哌酸拌作藥餌,10毫克/千克飼料,連續投喂3天。
(2)用強氯精消毒水體,濃度為0.3—0.5克/立方米水體,隔天使用,連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