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宣城市城區驅車60余公里,我們來到宣州區唯一的山區鄉鎮—溪口鎮。這里山巒疊翠,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水質純凈甘甜,森林覆蓋率達87%,素有“天然氧吧”之稱。
走進溪口鎮帥里村,遠遠望去,一排平房用圍墻圍著,給這寧靜的小山村添了一些神秘。步入其中,原來這里是一家中華鱘養殖場,只見工作人員正在為魚池增氧。
鱘魚是世界上體型大、壽命長、最古老的魚類之一,有“水中熊貓”、“水中活化石”之稱。在中國,尤以中華鱘最為出名。我們見到了這里的主人石長久,40歲的他,來自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是一位養殖鱘魚專家。
石長久起初在北京和河北等地承包水面進行養魚。201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自己的老鄉在溪口鎮養殖中華鱘,但因一場突來的洪災,造成養殖場嚴重虧損,急需轉讓,石長久不遠千里來到溪口鎮,進行實地考察,最終以50萬元價格盤下養殖場。
在育苗棚中的一個個直徑超過2米以上的盆中,筆者看到,數條一米多長的中華鱘在其中悠閑著。石長久說,最初的幾年,鱘魚價格高,“一斤要賣到200塊錢,近幾年價格一路走低,現在只賣到20塊錢一斤了,算是中檔魚。 ”
幾年來,為了維持養殖場正常運行,石長久主要以出售小魚苗和1至2斤左右的食用鱘魚為主,小魚苗價格很客觀,每尾6毛,食用鱘魚也能賣到18元到20元一斤,每年有150萬元的收入。
他告訴我們,養殖基地分為精魚池和育苗車間,目前精魚池占地6畝,育苗車間5畝,養殖中華鱘近10萬斤,其中百斤以上的中華鱘近800條,1斤左右的鱘魚數量最多,將近6萬條。
“這兒環境好,空氣好,我在老家一直有咳嗽的毛病,來這邊生活2年多了,至今都沒有咳嗽,我喜歡這里,想在事業穩定些,把妻兒都接過來長久定居。 ”石長久說到這,北方男人特有的爺們兒氣勢突然消失了,眼前是一個親和力十足且內心柔軟的男子。
因為中華鱘,一位東北男人與溪口結緣,舒適的生態壞境不僅最大程度地供給了中華鱘生長需求,更撫慰著一顆思念的心,我們祝愿石長久的養殖事業越做越好,也祝愿老石一家能早日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