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鳙魚的形態特征
鳙魚體側扁,較高,腹部在腹鰭基部之前較圓,其后部至肛門前有狹窄的腹棱。頭極大,前部寬闊,頭長大于體高。吻短而圓鈍。口大,端位,口裂向上傾斜,下頜稍突出,口角可達眼前緣垂直線之下,上唇中間部分很厚。無須。眼小,位于頭前側中軸的下方;眼間寬闊而隆起。鼻孔近眼緣的上方。下咽齒平扁,表面光滑。鰓耙數目很多,呈頁狀,排列極為緊密,但不連合。具發達的螺旋形鰓上器。鱗小。側線完全,在胸鰭末端上方彎向腹側,向后延伸至尾柄正中。
鳙魚背鰭基部短,起點在體后半部,位于腹鰭起點之后,其第1-3根分枝鰭條較長。胸鰭長,末端遠超過腹鰭基部。腹鰭末端可達或稍超過肛門,但不達臀鰭。肛門位于臀鰭前方。臀鰭起點距腹鰭基較距尾鰭基為近。尾鰭深分叉,兩葉約等大,末端尖。鰾大,分兩室,后室大,為前室的1.8倍左右。腸長約為體長的5倍左右。腹膜黑色。雄性成體的胸鰭前面幾根鰭條上緣各具有1排角質“櫛齒”,雌性無此性狀或只在鰭條的基部有少量“櫛齒”。背部及體側上半部微黑,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斑點;腹部灰白色。各鰭呈灰色,上有許多黑色小斑點。

鳙魚的棲息環境
鳙魚生長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庫、池塘里。多分布在淡水區域的中上層。為溫水性魚類,適宜生長的水溫為25—30℃,能適應較肥沃的水體環境。幼魚及未成熟個體一般到沿江湖泊和附屬水體中生長。
鳙魚的生活習性
鳙魚性溫馴,不愛跳躍。
食物:濾食性,主要吃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如劍水蚤)等浮游動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藍藻類)和人工飼料。從魚苗到成魚階段都是以浮游動物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魚類。
鳙魚的分布范圍
中國特有。分布水域范圍很廣,在中國從南方到北方幾乎淡水流域都有。

鳙魚的生長繁殖
性成熟時到江中產卵,產卵后大多數個體進人沿江湖泊攝食肥育,冬季湖泊水位跌落,它們又回到江河的深水區越冬,翌年春暖時節則上溯繁殖。鳙產漂流性卵。性成熟為4—5齡,雄魚最小為3齡。繁殖期在4—7月。產卵場多在河床起伏不一。當河水流域降雨,水位陡然上漲、流速加大時進行繁殖活動。
催產季節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成熟 個體也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魚便可達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魚相對懷卵量約4-5萬粒/公斤體重,產卵期與草魚相近。絕對懷卵量20-25萬粒。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體中,通常可見到10公斤以上的個體,最大者可達50公斤。池塘養殖在飼料充足的條件下,1歲齡魚可重達0.8~ 1公斤。初成熟個體體重大;部分地區需10公斤以上,但在廣西、廣東地區,通常不足10公斤也可產卵。
鳙魚的食用價值
鳙魚的魚腦中含有一種人體所需的魚油,而魚油中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一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可以起到維持、提高、改善大腦機能的作用。魚鰓下邊的肉呈透明的膠狀,水分充足,里面富含膠原蛋白,能夠對抗人體老化及修補身體細胞組織。
宜食:鳙魚,其味甘、性溫,一般人都宜食用,體質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者食用更佳。經常食用還能夠潤澤皮膚。上火的人群宜食用。.適宜體質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之人食用;咳嗽、水腫、肝炎、眩暈、腎炎和身體虛弱者宜食用。
忌食:鳙魚不宜食用過多,否則容易引發瘡疥。此外,患有瘙癢性皮膚病、內熱、蕁麻疹、癬病等病癥者不宜食用。而且,魚膽有毒不要食用。. 鳙魚性偏溫涼,熱病及有內熱者、蕁麻疹、癬病者、瘙癢性皮膚病應忌食。
1、鳙魚性偏溫,熱病及有內熱者、蕁麻疹、癬病者、瘙癢性皮膚病應忌食,食用過多容易引發瘡疥。
2、鳙魚膽性味苦、寒,有毒,用以靜脈注射有短暫降壓作用,但降壓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非常接近,故臨床上使用需要慎重。

鳙魚的營養價值
鳙魚屬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魚類,每100克鳙魚中含蛋白質15.3克、脂肪0.9克。另外,鳙魚還含有維生素B2、維生素C、鈣、磷、鐵等營養物質。鳙魚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富含磷脂及改善記憶力的腦垂體后葉素,特別是腦髓含量很高,常吃能暖胃、祛眩暈、益智商、助記憶、延緩衰老、潤澤皮膚。
鳙魚的營養成分

鳙魚的醫療價值
功效主治:溫補脾胃強身,消除贅疣。食多易引發風熱和疥瘡。
1、鳙魚屬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魚類,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起到治療耳鳴、頭暈目眩的作用。
2、富含磷脂及改善記憶力的腦垂體后葉素,腦髓含量很高,常食能暖胃、祛頭眩、益智商、助記憶、延緩衰老,潤澤皮膚。

鳙魚的藥用價值
鳙魚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與其他食品搭配用來治療鼻竇炎、牙齦腫痛。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配方:鳙魚頭500克,川芎5克,白芷3克,蔥、姜、胡椒粉、鹽各適量。川芎、白芷水煎10分鐘,去渣取汁;魚頭去鰓,清洗,連同蔥、姜、胡椒粉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再以文火燉半小時,和入藥汁,加鹽調味,稍煮。分早、晚2次吃魚肉喝湯。
鳙魚的經濟價值
養殖鰱、鳙魚是一項低投入、中產出、高效益的養殖業。如:廣西自治州的鳳灘水庫開展網箱養魚始于1980年,經過十多年的試養、示范、推廣,已發展到1100只網箱(45畝),飼養品種有鰱、鳙、草、鯉、羅非魚等年總產量14.9萬公斤,畝平4843公斤,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