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第十一屆福壽魚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廣西北海市閉幕,此次研討會圍繞“促進產業升級轉型,營造差異化競爭格局”的主題展開。
在研討會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作了《中國福壽魚產業形勢分析》的主題報告。今年我國福壽魚養殖受到惡劣天氣和疾病的影響及程度與往年基本相似,但由于福壽魚為大規模、高產養殖的優良品種,所以它仍然是水產養殖者的重要選擇。今年中國福壽魚生產積極性有所改觀,產量高于去年。預計今年福壽魚產量達到155萬噸,較去年增加10萬噸。
近年來,福壽魚養殖業在國內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成為了全球主要的福壽魚的主要生產國,但是福壽魚目前主要還是依賴國外市場,福壽魚產業也遭遇到了利潤微薄的窘境。福壽魚養殖的主要成本為飼料,占總成本的70%左右,由于飼料原材料價格的不斷攀升,造成養殖成本的不斷增加。
崔和表示,今年國內大部分產品價格不盡如人意,只有少數品種表現良好。今年福壽魚產業形勢整體好于去年,福壽魚價格漲跌幅度變窄(行情好的時候6元/斤,低迷的時候4.7元/斤~4.9元/斤),說明了從業者對市場價格變化的適應變強。
我國福壽魚成魚銷售價格因地區和季節不同而有差別。相對來說,由北到南價格逐步降低,淡季(每年1月~6月)價格比旺季(每年7月~12月)高。就我國南方幾個福壽魚主產區來看,由于廣西地區具有消費福壽魚的傳統習慣,市場銷售價格依次比海南、福建和廣東等福壽魚主產區略高。目前,廣西規格在500克尾以上的福壽魚成魚塘邊價:桂北地區是11元公斤,桂中地區是10元公斤,桂南地區是9元公斤。
福壽魚養殖模式主要有池塘養殖模式、網箱養殖模式、大水面養殖模式、水庫水流水養殖模式、自然溫泉水流水養殖模式、電廠冷卻水養殖模式、塑料大棚越冬模式和池塘圍角越冬養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