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不久召開的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政府向大會提交的專題片中,將山東威海的大乳山作為生態修復的典型,用中、英、法、西班牙四種語言,推介到了莊嚴的國際舞臺。隨著大乳山日益名揚海內外,“乳山三寶”之一的大乳山牡蠣,也更加紅火起來。
12月14日,在山東衛視的《山東新聞聯播》節目中,播出了“大乳山生態修復工程,巴黎氣候大會予以推介”的新聞。除了簡介大乳山的生態修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之外,重點介紹了著名的海產大乳山牡蠣。
新聞畫面中展現了在大乳山牡蠣收獲時節的盛況,鷗鳥飛翔的海灣,一艘艘漁船滿載而歸。
在新聞中,記者問大乳山景區西黃島村的漁民宋立波,現在牡蠣的價格如何。宋立波說:“好銷得很,習主席出席聯合國那個(氣候)大會,宣傳大乳山,這牡蠣都帶動起來了,價格都翻番了現在。”
優質的大乳山牡蠣來自良好的水岸環境。當地的干部群眾都可以見證,大乳山濱海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10年以來,始終堅持“環境保護第一,以旅游開發促進環境保護”的原則,從改善生態關系、建設穩定生態體系的理念出發,科學規劃、科學組織,進行陸海統籌、藍綠結合。
大力做好荒山綠化、修復海岸線、治理污水、壓堿治灘、建設濕地、凈化水體、招鳥養禽、生物防治等工作,從根本上改善了生態環境質量,實現了旅游開發和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和良性循環。
10年間栽種的近2000萬棵各類樹木,修復整治的金色沙灘,都為優質的海產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作為國家地理商標的大乳山牡蠣,肥嫩鮮美,成為唯一可以生吃的牡蠣,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