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鰱魚斜管蟲病病原為鯉斜管蟲,少量魚體感染斜管蟲時魚群攝食正常,大量魚體鰓絲寄生斜管蟲時攝食量急劇下降,甚至不攝食,并活動在水體中上層或停留在池壁,整個魚群散亂,魚體漂浮于水面,行為呆滯,體表分泌大量粘液,臨死時沉在池底翻白或豎立于水面,呼吸急促。
剪開鰓蓋,可見鰓腔內有污物,鰓絲腫脹而幾乎占據了整個鰓腔,鰓絲表面粗糙而不光滑,顏色呈暗紅色,鰓絲末端有破損,發白。鏡檢可發現大量沿鰓絲邊緣活動的橢圓形斜管蟲活體。
此病在水源水溫12℃--20℃時或在連續陰雨天氣時發病率高,并通過水媒介快速傳播。該病主要危害幼魚,感染率高。
鰱魚斜管蟲病防治方法有:全池潑灑30mg/L福爾馬林,低水位浸浴魚體4小時—5小時后,加注新水10cm--20cm,第二天潑灑0.8mg/L—1.0mg/L鹽酸土霉素1次;降低水位1/4—1/5,用1.5%食鹽水浸浴魚體,隔5小時--6小時后再用1.0%食鹽浸浴魚體,并保持水位3天—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