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虹鱒魚腐鰭病的病原
短桿菌感染。
2.虹鱒魚腐鰭病的癥狀
背鰭附近肌肉腐爛,表皮脫落,呈灰白色。嚴重時鰭條脫落,肌肉外露,魚體兩側浮腫,不攝食。
3.虹鱒魚腐鰭病的流行
易在夏季流行。
4.虹鱒魚腐鰭病的防治方法
①用0.3~0.5毫克/升聚維酮碘(含有效碘1%)全池潑灑1次;
②用每毫升含10~50微克的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鐘,每天1次,1~2天即可見效,5天即可痊愈;
③將八黃散加入25倍的0.3%氨水浸泡提效,連汁帶渣全池潑灑,使水體濃度為3毫克/升。在病情初期使用效果極佳。

短桿菌感染。
背鰭附近肌肉腐爛,表皮脫落,呈灰白色。嚴重時鰭條脫落,肌肉外露,魚體兩側浮腫,不攝食。
易在夏季流行。
①用0.3~0.5毫克/升聚維酮碘(含有效碘1%)全池潑灑1次;
②用每毫升含10~50微克的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鐘,每天1次,1~2天即可見效,5天即可痊愈;
③將八黃散加入25倍的0.3%氨水浸泡提效,連汁帶渣全池潑灑,使水體濃度為3毫克/升。在病情初期使用效果極佳。
虹鱒魚營養價值與保健價值高,國內外市場需求量極大,目前養殖不多,很難滿足市場需求,有很大的市場空缺,養殖前景極為可觀,而且虹鱒魚市場價格可觀,每畝塘可產3萬斤,按市場價格30元/斤算,每畝利潤30萬左右,一年利潤在180萬左右,除去10-20萬養殖成本,純利潤在100多萬,利潤非常可觀。
虹鱒魚一般3年性成熟,也有2年產卵的。雌魚臨近產卵期,側線色彩鮮,食欲減退,尾鰭擺動游于池底。雄魚相互咬斗,追逐雌魚,水中時常出現因魚躍而激起的浪花。選擇成熟好的親魚,雌雄分別放入網箱,保持水溫5℃-12℃。雌雄魚在外型
(1)虹鱒魚橈蟲病病原體橈足類,屬橈足亞綱、劍水蚤目。(2)虹鱒魚橈蟲病主要癥狀大量的橈足類寄生于虹鱒魚的外套腔中,鉤于寄主的外套組織、肉足及內臟囊器官上,使其遭受機械損傷,為病菌的感染提供了通道。同時吸取寄
(1)性成熟虹鱒魚性成熟年齡為3歲,性成熟體重在0.5~1.0千克以上。產卵繁殖期為5~6月。(2)雌雄鑒別繁殖季節,性成熟雄魚胸鰭前7根鰭條和頭部有圓形白色“追星”,手摸有粗糙感;腹部狹小,性成熟時,輕壓腹部精巢部位,有乳白
虹鱒魚低溫保藏包括在低溫下凍結貯藏和非凍結貯藏兩個方面,一般也稱為冷凍和冷卻。引起虹鱒魚腐敗變質的細菌主要是嗜冷性菌類,其生長的最低溫度為–7~-5℃,最適溫度為15~20℃。如低于最適溫度,微生物的生長即被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