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鳙魚氣泡病的病原
水中氧氣或其他氣體含量過飽和。
2.鳙魚氣泡病的癥狀
體表出現氣泡,常由氣泡浮力浮于水面,很難向下游入水中。因反復向下掙扎,體力耗竭而死。主要危害鳙魚夏花,且個體越小越易犯病,嚴重時可導致全部死亡。
3.鳙魚氣泡病的防治方法
①加強日常管理,合理投餌,防止水質惡化;
②適當提高水體pH和水體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③發病時,每畝用4~6千克食鹽全池潑灑。

水中氧氣或其他氣體含量過飽和。
體表出現氣泡,常由氣泡浮力浮于水面,很難向下游入水中。因反復向下掙扎,體力耗竭而死。主要危害鳙魚夏花,且個體越小越易犯病,嚴重時可導致全部死亡。
①加強日常管理,合理投餌,防止水質惡化;
②適當提高水體pH和水體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③發病時,每畝用4~6千克食鹽全池潑灑。
1、最佳時間:夏季和初秋是釣魚的最佳時間。2、釣點選擇:夏季釣鳙魚宜選在高氧區。3、作釣工具:鳙魚個頭較大且活性和力度都較強,所以選擇釣竿的話最好是有一定長度的硬調竿。4、餌料配方:玉米面500克加水揉拌做成窩頭蒸熟后掰碎,加少量紅糖,放入較厚的塑料袋中密封。5、實用技巧:多鉤釣底可用一般手竿釣法。
鳙魚主要以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為食,也吃部分浮游植物(硅藻和藍藻類)和人工飼料(花生麩和米糠等)。鳙魚的攝食行為有明顯的季節性,春、秋季除浮游生物外還大量攝食腐屑類餌料,夏季氣溫越高攝食量相對越大,冬季基本上不攝食并極少活動。鳙魚的濾水速度較快,濾集浮游生物的能力強。
1、中上層魚類:鳙魚為溫水性魚類,多分布在淡水區域的中上層。2、濾食性魚類:鳙魚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濾水速度較快,濾集浮游生物能力強。3、不間斷攝食:鳙魚是一種不斷攝食的魚類。4、洄游性魚類:鳙魚產卵后大多數個體沿江湖泊攝食肥育,冬季湖泊水位跌落又回到江河的深水區越冬,翌年春暖時節則上溯繁殖。
鳙魚是鯉科鳙屬淡水魚類,生活在湖泊、河流、水庫、池塘等水體中,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層,適宜生長水溫25~30℃,能適應較肥沃的水體環境。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游動物,長到1.5厘米以上時逐漸改為吃浮游植物,并喜食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
1、釣線:由于鳙魚個體大,釣線的強度要大,韌性要強,可以用3~5號的主線搭配2~4號的子線來釣5~8斤的鳙魚。2、魚鉤:要用鉤條粗壯,鉤尖鋒利,有一定的強度的魚鉤,建議使用8號以上的伊勢尼鉤或3號以上的新關東鉤子來釣鳙魚。吊籃飛鉤是釣鳙魚的獨特組鉤,適用于中上層水體浮釣,特別是在深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