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水面的選擇
水質良好無污染、水草豐茂、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周邊治安秩序良好、不易被水淹沒的封閉型湖泊均可。
二、苗種的選擇
螃蟹養得好不好的關鍵是要選擇優質的種苗,才會有良好的效益。建議選購正宗的長江系蟹種,大湖放養蟹種規格為100-200頭/斤為佳。
三、放養方式
1、放養量:每畝只宜投放蟹苗50-100頭。放養量過多會影響成蟹規格,破壞湖泊生態平衡,放養量過少會影響生產效益。
2、放苗時間:最好選擇元月至3月份氣溫較低時放蟹苗。因太早或太晚氣溫較高不利于蟹苗的運輸;同時太早放苗會影響湖區的冬撈和冬撈時影響蟹苗的成活率。如太晚放苗會影響蟹苗的正常生長,因蟹苗放湖后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新的生長環境。
3、暫養:放苗前在大湖里選擇一塊水底平坦、便于管理的地方用網布插一個圍欄,圍欄的大小視放苗的多少而定(一般畝放2-3萬苗,不宜過多)。蟹苗運到后不直接投入大湖水面,而是將蟹苗投放于圍欄暫養圈中,待到5月份左右,大湖水草已經豐茂時再將暫養圍欄拉開把蟹苗放入大湖(蟹苗放入暫養圍欄后要及時投放餌料喂養)。

四、除野、割菱、鏟蓮
除野:準備養蟹的湖泊在放苗前必須加大野雜魚的清除力度,減少螃蟹敵害。除野同時必須減少草食性魚類的投放,以防破壞湖泊生態平衡。減少爭食性魚類投放達到提高螃蟹的產量、增加效益的目的。如我縣密泉湖,以前水草豐茂、資源豐富,承包者求利心切,在放蟹苗的同時還投放大量草魚種,使原本船都行不動的水草資源不到當年的七月份便一顆草不見,年終螃蟹、魚的規格都不大,減產減收,得不償失。
割菱:菱是一種水生植物,少量生長于湖泊還有利于螃蟹生產,反之則會影響螃蟹、魚的生長。如我縣西溝湖在發展養蟹過程中就碰到過這樣的事情,初春湖里只是零星分布著一點野菱;養殖戶見湖里的水草不多想留著供螃蟹本息生長。沒想到6、7月份便很快蔓延至全湖,這時再組織人去割除時已經無能為力。8、9月份高溫時期由于其覆蓋全湖,致使湖水缺氧造成大量的魚、蟹死亡,后捕獲的成蟹體色黑、品質下降,拿到市場銷售別人以為是污水塘里養出的蟹,從而壓級壓價,損失慘重。
鏟蓮:野菱生長速度快,如有3、4月份不及時將其鏟除,將會蔓延至大水面,蓮覆蓋下的水溫不高,螃蟹鉆到蓮下,因積溫不高從而影響螃蟹的正常生長,嚴重的是影響巡湖行蟹和成蟹捕撈。
五、生產管理
1、建好防逃設施:沿湖溝汊有側水流下的必須建好防逃圍網。進出水口更加固加牢防逃設施,設置信息地籠。
2、嚴禁下湖絞草:蟹種下湖后,嚴禁周邊村民下湖絞草;以免影響螃蟹的正常生長蛻殼,或絞草時將蟹苗絞在水草中帶走,造成不必要的人為損失。
3、搞好防逃、防盜:平時應加強湖區巡查,堅持每天檢查1次防逃設施,早晚各收取1次信息地籠,以便了蟹螃蟹逃逸與生長情況,做好記錄。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盡量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下雨時要重點注意檢查,不能有半點馬虎意識。特別是自7月中旬螃蟹即將成熟時,更應增派巡湖人手,搞好防逃、防盜工作。在自己內部加強防范的同時,更應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請求加大盜、搶魚蟹的打擊力度。
4、提高工作效力:如湖面較大,應購置快艇、對講機(手機)、望遠鏡、夜視儀等一些管理工具,以便提高快速應變能力,及時處理有關問題。
六、捕撈與銷售
1、捕撈:螃蟹養殖效益的好壞,捕撈也是生產中一個重要環節,因螃蟹的捕撈是有時間性的,就那么幾天高峰。近幾年我縣大巖湖、恩姑臺等湖都有過此類慘痛的教訓。正宗的長江蟹苗一般在九月的“白露節”開始捕撈,而有些養殖戶認為還有一部分軟殼蟹,有的還在蛻殼生長因而未及時組織捕撈,等全部長硬了再去捕撈,等全部長硬了再去捕撈時已經晚了,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捕撈時間不能千篇一律在常規的“白露節”,有可能提前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也有可能推遲十天半月,當然也就是視螃蟹的成熟度隨機而定。
2、銷售:所有養殖戶都希望自己的豐收果實能賣一個好價錢,然而往往事與愿違。有些養殖戶認為自己成蟹品質好,目前上市賣不到好價錢,不劃算,于是就想辦法把撈獲的成蟹暫養起來等價格上揚合適時再出售,但是在暫養過程中有死亡、逃逸、暫養設施投入、投餌、工資等費用開支,到頭來價格不價未漲,反而較剛捕撈時的市價還要低,沒辦法只有咬牙忍痛銷售,不僅沒有賣到好價,反而還增加了費用。總之,望大家在銷售時要及時了解市場行情和信息,在銷售動作中酌情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