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軟殼龍蝦的生產方式
我國具有豐富的龍蝦資源,但是在開發和利用這一資源方面與國外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和消費龍蝦最多的國家,它在軟殼龍蝦的生產方面已形成非常成熟的技術,包括工廠化的軟殼龍蝦生產設施和設備的設計與建設,運用生物技術的方法來控制龍蝦的蛻殼速度,利用龍蝦的生物學特性結合加工的技術手段來阻止和延緩生產出來軟殼龍蝦的硬化,從而可以組織批量的軟殼龍蝦活鮮上市,美國僅路易斯安那一個州,每年軟殼龍蝦的生產量在45噸以上。
利用龍蝦生長過程中蛻殼的自然規律。生產軟殼龍蝦蛻殼是所有甲殼動物生命活動中的一個自然現象,自然孵化出來以后,隨著個體的發育變態和生長,必須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蛻殼,才能使身體不斷長大,或完成某一生命活動,如交配、產卵和繁殖后代。
甲殼動物的蛻殼有一定的節律性,這又與甲殼動物的種類、生長階段、生長季節、水溫、營養狀況以及環境條件等有關。龍蝦從孵出到仔蝦要經過11次蛻殼,仔蝦再經過多次蛻殼才能達到性成熟,性成熟的雌、雄蝦蛻殼次數急驟減少,老齡蝦基本上一年蛻殼1次。所以,隨著龍蝦的生長和長大,其蛻殼次數減少,兩次蛻殼的間隔時間拉長。
仔蝦期,一般4~6天蛻殼1次;幼蝦至性成熟階段,8~10天蛻殼1次。龍蝦的蛻殼期為每年的4~10月,但是5~6月是高峰期。龍蝦有冬眠習性,經過幾個月的冬眠,體內的能量消耗很大,身體的甲殼也長得較厚,春天龍蝦從洞穴里爬出來,開始大量攝食,同時為了迅速生長,必須蛻掉甲殼。9~10月是龍蝦的繁殖期,蛻殼明顯減少。
使用蛻殼激素,加速龍蝦蛻殼,促進群體蛻殼的同步性。甲殼動物的蛻殼受到激素的調控,蝦的蛻殼激素目前已研究清楚。蝦的蛻殼激素分為廿蛻殼激素和p-蛻殼激素,它們均為類固醇激素,廿蛻殼激素是甲殼動物激素形成過程中的中間物質,它可以轉化為p一蛻殼激素。

二、軟殼龍蝦的生產技術
龍蝦養殖場生產軟殼龍蝦,可以采用以下技術:
1.放養時投放規格一致的苗種 。目前,養殖戶的苗種基本上是通過市場收集或野外捕撈而來,規格常常差異較大。養殖場生產軟殼龍蝦時必須選種,將發育一致、規格相近的苗種投放到一起,否則很難工廠化生產出軟殼龍蝦。
2.使用蝦蛻殼促生長素 。根據放養的苗種規格大小不同,在放養后的1~3周起,對投放的餌料添加蝦蛻殼促生長素,一般用量為餌料的0.1%~0.15%,用以加快龍蝦的蛻殼周期和保證群體蛻殼的同步性。
3.營建合適的生長環境 。養殖場生產軟殼龍蝦必須保持養殖環境的一致和相對穩定。尤其是同一放養場所不同地點的溫度不能相差過大。同一放養場所中水草分布盡量均勻,飼喂時餌料投放盡量合理,盡可能使龍蝦在相同的條件下生長發育。
4.確定捕撈時間 。在捕撈前10天左右,每隔1~2天觀察1次龍蝦的生長發育情況,摸準上市前最后一次的蛻殼時間.并依此來確定何時捕撈。
只要掌握了龍蝦養殖的蛻殼規律,設計出適于它生長和蛻殼的生活環境,就可以進行軟殼龍蝦的大規模人工生產,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已經利用其自然蛻殼規律,生產出大量的軟殼龍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