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梭魚已有很長歷史,從納海水天然苗進行港養的粗放養殖方式開始,上世紀70年代贛榆漁民即從海水中捕撈天然梭魚苗進行小規模的海水池塘養殖。80年代開始,一些科研院校投入人財物進行梭魚的生物學研究及人工繁殖技術探索。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拉開了梭魚養殖的序幕。幾十年來,梭魚的養殖技術和規模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由于科研技術的滯后,苗種來源困難,制約了梭魚養殖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高檔水產品需求量不斷擴大,梭魚養殖又快步的發展起來。一些科研單位和民間養殖人士都投入了一定的人財物進行課題攻關,取得了很快的發展。近三四年來,育苗產量和養殖規模發展較快,市場前景廣闊。
江蘇目前梭魚養殖主要集中在贛榆、大豐、射陽一帶。全省從事梭魚育苗的主要單位有五六家,育苗水體5000立方米,苗種培育池60畝,年產苗量在2億左右,年培育優質梭魚苗8000萬尾。一齡魚種培育面積6500畝,年生產大規格魚種4000萬尾。成品魚養殖面積55000畝,平均畝投放苗種800—1000尾。
目前養殖方式有:
1、 精養
養殖面積在10—200畝,每畝投放1000—1500尾,搭配適量鰱鳙魚,配備足夠增氧設備,一般畝產達到1500—1800斤。
2、魚魚混養
養殖面積50—500畝,每畝投放梭魚600—1000尾,搭配銀鯽魚種800—1000尾,以及適量鰱鳙魚種。畝產梭魚800—1200斤,銀鯽魚1000斤。
3、魚蝦混養
梭魚的苗種培育和成品魚養殖與南美白對蝦混養,每畝投梭魚500尾,蝦苗5萬尾。畝產梭魚700斤,對蝦500—700斤。
4、粗養
主要是海水養殖,圍灘或港灣,養殖面積1000—10000畝,甚至更大,苗種靠納入天然苗,少量投放人工苗。每畝投放200—500尾。
目前梭魚養殖存在的五個問題:
1、親魚品質問題
梭魚人工育苗幾年發展以來,用于人工繁殖的親魚主要來自人工養殖,這樣勢必增加近親繁殖的機會,出現基因變異,種質退化,進而嚴重影響梭魚的生長速度。
2、苗種品種問題
經過人工繁殖的魚苗,中間培育過程由于餌料問題和生產技術不成熟,培育成活率較低,制約了養殖的發展。
3、梭魚專用全價配合飼料問題
目前這塊是空白,現在養殖梭魚大都用淡水魚混養料,營養比例不一定適合梭魚生長,養殖過程中經常出現梭魚品質不好,魚鱗大量松動,進入市場鱗片都掉光,造成損失。
4、梭魚的病害問題
目前隨著梭魚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各種病害時有發生,這幾年養殖戶的損失和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對其發病機理和防治措施要及時更進研究
5、市場問題
梭魚作為海水品種,沿海一帶人們比較熟悉,市場接受較快,目前主要銷往上海、杭州、寧波、青島、天津,市場比較狹隘,我國中西部地區認知較少,市場有待開發。目前日市場需求量只在2萬公斤徘徊,這一條嚴重制約梭魚產業的發展。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特提出以下解決辦法:
1、盡快建立梭魚基因種質庫,保護優良基因。建立梭魚原良種場,防止種質退化。2014年要建立2個以上良種場,培育優良母本,供應繁殖場。
2、加大科研投入,總結出一套系統的梭魚養殖技術操作規程,提高各個環節苗種成活率,保證擴大生產的需要。
3、做好梭魚養殖專用飼料的研究和開發工作,生產適應梭魚生長的全價配合飼料,保證養殖質量,供應好市場。
4、做好市場開發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推介梭魚消費。除了供應國內鮮活梭魚以外,研發梭魚深加工技術,開拓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