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氧不但影響水層中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還決定了底質的微生物組成與分布,所以溶氧管理被認為是養殖水質管理的中心環節。漁業水質標準規定,養殖水體在連續24小時內,溶氧大于5毫克/升的時間必須在16小時以上,其余任何時候不得低于3.5毫克/升。
改善池塘溶氧條件的措施,通常包括增加池塘溶氧量和降低池塘耗氧量兩個方面:
1.增加池塘溶氧量:保持池塘良好的日照條件和通風條件;適當擴大池塘面積,以利于風浪增氧;及時加注新水,增加池塘透明度與浮游生物種類,直接和間接增加溶氧量;合理使用增氧機,在晴天中午開機攪水,促使上層富氧水和下層缺氧水進行交換,進水的垂直流轉混合,打破其分層停滯狀態,促進底層有機物氧化分解,避免底層水缺氧。
2.降低池塘耗氧量:根據季節和天氣合理投餌施肥,有機肥經發酵后晴天施用,合理施用無機肥,特別是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進浮游植物對氮的吸收及其繁殖生長;根據魚類生長情況,及時輪捕一部分食用魚,降低水體載魚量;每年清除池塘過多的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