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病魚死魚癥狀
患病鳊魚上下頜、口腔、眼睛及鰭基部均出現不同程度出血,鰓絲呈褐色,肛門發紅,經解剖,腹腔內有深黃濁液,腸道內少有食物并嚴重出血,肝易碎,膽囊腫大,死魚通體透紅,并有少許花白鰱感染。
二、病因分析
經分析,認為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水源,該水庫面積雖大,但深度較小,且周圍是平原,無河流,常年少有地表水和山泉注入,生產過程中無法換注新水,再加上投喂的餌料和早期投入的有機肥,在高溫季節水質極易惡化;
二是魚種放養比例不當,吃餌料魚類放養太多,花白鰱放養偏少,水體自凈能力較差,導致水體系統不平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質,如氨氮和亞硝酸鹽濃度居高不下,藍藻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過低;
三是水庫多年來未干塘清淤,底質中大量有機物不能分解,早期又沒有及時殺蟲殺菌,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以上三個因素導致魚的生存環境惡劣,魚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抗病力減弱,極易感染寄生蟲,病菌,在魚病高發期導致魚病大面積爆發。
三、防治過程
因情況復雜,病因太多,筆者根據經驗采取以下防治方案:第一天上午用潔水靈2立方千米/袋全池遍灑,然后用爽水解毒劑全池潑灑,1334立方米/包,并從第一天起飼料減量1/4,拌達克菌、三黃克菌素、應激寧,傍晚投喂,用量為每40kg飼料2包達克菌(200 g),1包三黃克菌素(500 g),1包應激寧(150g),連用4天。
第二天上午10點全池潑灑出血寧(100mL瓶)和沐菌消Ⅱ型(500mL/瓶)的混合液,用量均為2 立方千米/瓶,連用兩天。
第二天死魚數量減為50尾左右,第三天死亡降到10尾以下,到第四天痊愈。
為避免病情反復,內服藥補充三天,達克菌減半,應激寧加一包,并在第五天上午用過磷酸鈣3 kg/667平米化水全池潑灑,中午用底垢凈4669平米/瓶,活化后全池均勻潑灑。
接下來的生產過程中做好預防:1、增加增氧機的開機次數和時間;2、每10天在食臺附近消毒,相鄰兩次用不同的消毒劑;3、20天后用潔水靈、底垢凈、過磷酸鈣原劑量再調水一次;4、每個月用三黃克菌素、應激寧原劑量內服5天預防一次。
從治愈至今,水庫未出現任何病情。
以上就是鳊魚養殖之出血病防治,希望對廣大鳊魚養殖戶有所幫助,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鳊魚養殖的相關內容,歡迎登陸農村創業網鳊魚頻道進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