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地:苗圃地向南或向東南,要求通風透光良好、坡度適宜。土壤要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的砂質土或砂質黃土。2、整地:播種前要深耕曬土、開排水溝,還需施加足量基肥。3、播種:9月到12月之間開始播種,播種后復蓋細土,再用雜草覆蓋畦面保濕。4、幼苗的管理:幼苗出土后要保持苗床濕潤,施肥以薄施勤施為主。

一、選地
播種前的第一步一定是選好苗圃的地點,苗圃地要選擇向南或向東南,通風透光良好,坡度最大不超過10度。土壤層在20厘米以上,一般選擇保水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力中等的砂質土或砂質黃土,對風害和病蟲害要有有一定抵抗力。
二、整地
在確定了播種苗圃之后,在播種前,苗圃地要深耕曬土,使土質充分風化,苗圃的周圍要開好排水溝,方便排灌,苗圃起畦要東西方向排列,一般畦寬1.2米,高15-20厘米,溝寬40厘米,畦長看地形而定,畦面要平,土粒要細碎,在播種前幾天,要施草肥,一般每畝地使用農家肥180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和表土拌勻后再進行播種。
三、播種
播種時間可以在9月到12月之間收到種子后開始播種,也可以用沙藏的方法在次年春天播種。播種時,于畦面上先開好橫行小溝,行距10厘米,每畝用種量約15-18公斤,苗木約4~6萬株,播種后復蓋10厘米左右的細土,用蕨類、稻草等其他雜草復蓋畦面保濕,在方便澆水的地方也可以澆一次“跑馬水”浸濕地面,干旱時注意澆水,保持田地濕潤,促進種子發芽,幼苗出土后揭開復蓋的草。
四、幼苗的管理
幼苗出土后,苗床應始終保持濕潤,但不得積水。幼苗長出兩片真葉,葉片由淺變成深綠色時,可以開始施肥。前期以薄施勤施為主,類似于“少量多餐”,十天到半個月施一次,連續施六、七次后,可根據苗木生長情況酌情施肥,肥料以人畜糞尿或硫酸銨等氮肥為主,適當加施草木灰或過磷酸鈣等磷鉀肥。一般來說,在生長管理一年后,幼苗可以長到30~50厘米的高度。此時,可以直接開種植培或作為嫁接苗的砧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