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工廠化繁育及養殖技術
大鯢,俗稱娃娃魚,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一種2億5千萬年前留下的珍稀名貴野生動物,世界最大的有尾兩棲類。由于其資源銳減,自然繁殖率低,已極度瀕危。 “大鯢工廠化繁育及養殖技術”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大鯢受精卵孵化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孵化過程中孵化車間空調的溫度保持在18℃,孵化槽的水溫控制在17.5~19℃,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孵化槽的水位不宜過深,應保持在10厘米左右。2、孵化過程中若發現受精卵或胚胎停止發育而死亡,要及時剔除,操作時要小心,防止弄
大鯢養殖之如何飼養大鯢
一、大鯢的生活習性 大鯢喜陰暗、清涼、流動的摸水環境。它的食性廣泛,幼體以浮游動物、水生昆蟲為食。隨著個體長大,逐漸捕食蝌蚪、青蛙、魚,蟹,甚至連水鳥、羊肉都可為食。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大娃娃負還吞食同類幼體
大鯢人工養殖技術
生活習性:大鯢多生活在山間溪河的陰涼水域中,棲居石孔石隙,活動吃食常在夜間,白天一般隱匿在巖石孔洞內,食餌主要為水生昆蟲、魚蝦、螃蟹、青蛙等(其他動物肉類也吃)。大鯢幼小時,其頭前頸部兩側長有3對須枝狀的外腮,是它早
大鯢親本的飼養與培育技術
大鯢為肉食動物,在野外大鯢主要捕食螃蟹、蛙、小魚、蝦、螺以及其它水生昆蟲等,人工馴養大鯢的常規飼料是魚塊、蝦、蛙等。從經濟性比較,投喂白鰱魚塊較為合算,也可適當投喂一些鰲蝦(去腳)泥鰍或青蛙等。投喂方法:將飼料除
大鯢養殖之大鯢食性分析
大鯢是我國分布較廣、體形較大的有尾兩棲類,是國家Ⅱ級保護動物。分析大鯢的食性可為人工養殖和保護大鯢提供資料。1985年10月—1988年3月,作者對大鯢的食性做了觀察和分析,現整理報道如下。 方法 1985年—1
大鯢工廠化養殖技術要點
大鯢是我國特有珍稀名貴野生動物,被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大鯢人工馴養繁殖技術雖已獲得初步成功,但大鯢對生態環境有非常獨特的要求,開展大鯢工廠化養殖,旨在進一步提高大鯢馴養繁殖技術水平,盡快實現大鯢產業化。現將
大鯢養殖實用技術
一、環境和水源:環境要安靜,養殖大鯢所需水源的水質各項指標應優于漁業水質標準,pH值6.4~7.2,并且要求水量充沛,附近沒有生活垃圾與工業廢水。二、優良苗種:未脫鰓時一年齡幼鯢質量好的表現為外鰓暗紅或正常體色,且無損傷,規
大鯢幼苗養殖關鍵事項(二)
4 幼苗飼養剛脫膜的幼鯢體長為2.0cm左右,側臥于水里,運動量十分少,游泳能力較弱,依靠尾巴在水中作擺動,一般1~2h游動1次。剛孵出的幼鯢,經過30d左右,卵黃已消耗殆盡,此時幼鯢開始攝食。適時投餌時間非常重要,投餌過早,幼鯢還沒
大鯢養殖
大鯢養殖一、選擇適宜環境大鯢人工養殖能否成功,養殖環境至關重要。1.養殖水溫要適宜。據多年觀察,最適合大鯢生長的水溫為16~22℃。在低山夏季溫度較高,如果水溫超過26℃,大鯢生長就會受到影響,有時會出現“夏眠